骨盆肌運動治頻尿 比藥物更有效


男性過了30歲之後,便可能出現膀胱過動、頻尿問題。

(綜合報導)醫護人員常建議即將生產的婦女多鍛鍊骨盆肌,對於產程與產後恢復均有助益。德國學界在巴黎舉行的歐洲泌尿學會年會發表的研究成果顯示,多鍛鍊骨盆底肌群,對於有頻尿困擾的男人也有好處,不僅比藥物治療更有效果,還可免於承受藥物造成的副作用。

「凱格爾運動」鍛鍊骨盆底肌肉 ,並非只有女性需要鍛練,男性也能從中獲益 。

綜合科學新聞網Eurek Alert!、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德國弗萊堡大學醫院(University Hospital Freiburg),利用手機App結合鍛鍊骨盆底肌肉的行為療法,能夠讓有頻尿問題的男性改善症狀,甚至可能比現行藥物治療更有用。

膀胱排空失調(Bladder Emptying Disorder)問題多半從30歲開始出現,50歲以上男性大部分都受到這個問題影響。治療藥物選擇不多,而且常有不舒服的副作用,症狀嚴重者才可能以手術治療。物理治療、行為療法、生活方式改變也是一線治療選項,然而此前缺乏明顯有效的證據,因而受到忽視。

1980年代到1990年代,膀胱過動症的一線治療方式是攝護腺手術,以藥物作為替代方案也很廣泛。不過,最新發表的這項研究成果很可能讓相關治療大為改變。

研究團隊召募237名、18歲以上且有不同程度膀胱排空障礙的男性參與研究,受試者隨機分配接受標準治療方式,其中一半同時使用手機App進行治療,必須記錄每天排尿狀況並回答症狀嚴重程度、對於生活品持影響的問卷。12個星期之後,研究團隊發現,相較於對照組,使用App的實驗組參與者排尿問題與生活品質顯著改善,症狀評分進步了7分,而且無一通報出現任何副作用。

這項研究主持人之一、弗萊堡大學醫院教授葛拉茨克(Christian Gratzke)說明,頻尿、膀胱難以排空,是男性尿路感染之後最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有藥物可用於治療但效果往往不佳。再者,有些患者年齡比較大且同時患有其他需要藥物治療的健康問題,現有治療頻尿藥物的副作用不適合這類病人使用。葛拉茨克說,研究顯示,輕度到中度症狀的患者只要加強鍛鍊骨盆底肌肉就能獲得明顯改善,而且沒有副作用。

法國盧昂查理尼柯爾醫院(Charles Nicolle Hospital)泌尿外科教授寇努(Jean-Nicolas Cornu)說,這是第一個針對膀胱排空失調的物理治療與行為療法進行的對照實驗,結果顯示比傳統的藥物治療效果更好。這項研究成果需要進行更大規模的試驗,針對不同形式的排尿問題進行超過12個星期的長期效果觀察,倘若廣泛於採用,可能會大幅改變臨床治療方式,「可以大幅節省用藥量,再說藥物往往沒有多大成效」。

《每日郵報》與Eurek Alert!均未提及這項研究所使用的鍛鍊動作或方法。不過,美國婦產科醫師凱格爾(Arnold Kegel)1948年提出的強化骨盆底肌運動(「凱格爾運動」),有助於預防、改善膀胱或直腸脫垂、壓力性尿失禁等問題,男女均適用。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24-04-23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