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吃粽攻略〉4招加速消化不怕血糖飆 糖友也能安心吃


端午節到,健康吃粽有方法。

(綜合報導)端午節是台灣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粽子是不可或缺的應景美食。往年端午節後,總有民眾掛病號,不外乎粽子吃多了導致消化不良、腸胃不適,至於慢性病患者容易引發血壓、血糖升高,加上粽子高碳水化合物和高熱量的特性,可能對血糖控制造成挑戰。
糖友在享用粽子時,需要特別注意以下4點:
1.每天不超過1顆
粽子不容易消化,建議每天以吃1顆為原則。糯米、栗子、蓮子、芋頭是常見的粽子內餡食材,它們皆屬於澱粉類,吃過量容易使人胃脹氣、血糖升高,建議將粽子當正餐,一餐只吃1顆不過量。
此外,需注意碳水化合物及油脂的總量,建議可做同質性份數代換,1顆肉粽相當於1碗半的飯量,1顆鹼粽相當於1碗飯量。為避免血糖過高,如有糖尿病,建議1天1顆肉粽為限。
2.不沾醬最好
吃粽子時,經常搭配的辣椒醬、甜辣醬、醬油膏等都屬於鈉含量高的醬料,建議以不沾醬為佳或限量使用。
為了增加風味,吃鹼粽常會沾砂糖、果糖或蜂蜜等,容易讓添加糖的攝取超過每日總熱量10%之建議。尤其對於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食用時應更加注意。
3.搭配蔬果降低負擔
缺乏纖維素是粽子的一大缺點,蔬菜及水果富含多種營養素及纖維素,搭配食用能幫助腸胃蠕動、減輕消化負擔。
另外,由於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能力較弱,蔬果的纖維質有助於延緩血糖上升,也可以選擇添加薏仁、蕎麥、小米、五穀米等富含纖維的食材入粽,更能吃得安心。
4.蛋黃、肥肉要適量
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患者,可盡量選擇含油量低的鹼粽或台灣南部粽為宜。
粽子中的五花肉、蛋黃,容易使血脂肪升高,建議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患者每週勿攝取超過兩個蛋黃,可先衡量自己一週內攝取的蛋黃是否已經超過兩個,再決定是否要吃粽子內餡的蛋黃。肥肉也應該避免,盡量選擇瘦肉。



劉靜

華人今日網改版啟示

發佈時間:2024-05-31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