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孩子遠離戀童癖 預防性侵


戀童癖患者以男性居多,9成的加害人都是孩子熟識的人,因此教導孩子保護自己很重要。

(本報綜合報導)近年#Me Too運動和演藝圈新聞影響,大眾開始討論未成年性侵的這個議題。筆者在診間服務一些受害者,各有不同創傷故事。受害者的大腦警醒系統在創傷事件後會過分活躍,造成過度警覺、驚嚇、無預兆發怒,或是憂鬱、焦慮、解離等症狀。

人類的性行為,除了生育功能外,還能促進伴侶心理連結、增進彼此幸福快樂。然而,當性行為牽扯到不尊重、權力不對等、暴力、威脅利誘,那就不是歡愉,而可能是犯行。

加害人以男性居多 9成為孩子熟識者

戀童癖的人(以男性居多),在面對兒童時,會被挑起性慾。若是放任性慾,他們可能利用自身權威,給孩子寵愛、特殊待遇,建立孩子的信任、誘使順從後,製造機會做性的互動。這是成人精心的預謀行動,而9成的加害人都是孩子熟識的人。

犯罪學界和心理界仍在研究戀童癖的成因,有學說認為與童年逆境、成長經驗有關。戀童癖者自知不見容於道德,常躲在暗處,鮮少求醫。針對戀童癖的處遇,則有環境監控、心理治療、治療共病(如酒癮、憂鬱等);至於改變性慾的藥物(俗稱化學去勢)在台灣因為法律、倫理、療效等議題,並未使用。

讓孩子保護自己,避免性侵、心理創傷,需盡早進行身體意識的教育。換尿布或洗澡時,父母使用生殖器的正式名稱。告訴孩子除了父母、照護者和醫療人員外,誰都不能觸碰他們的私密部位。

家庭聚會時,不需勉強孩子去擁抱親戚,讓孩子知道身體自主權;稍大一點的學童,可以透過角色扮演遊戲的方式,帶領孩子認識性侵議題,練習在需要時有勇氣說出:「我要回家」或「你不能那樣摸我」。市售許多繪本(如《蝴蝶朵朵》),都可當作親子共讀的教案。

告訴孩子,如果有人碰了不該碰的地方,可以告訴家長,不會因被責難。許多家長初聞自己孩子被性侵性騷,當下情緒指責孩子「沒有保護自己」,反而造成二次心理創傷。孩子如鼓起勇氣求助,可讓孩子明白:「父母會盡一切所能去保護他們。」若憾事發生,既為了愛孩子,也為了記錄證據,儘速做體檢,並關心孩子的後續心理健康,尋求專業協助。(作者為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醫師)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24-04-22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