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櫃難求」再現 中國貨主不出貨了


全球貨櫃運輸價格迎來新一輪上漲。

(綜合報導)「現在一些貨主不出貨了,因為運價太高出不起,都選擇觀望了。」中國青島某貨代公司負責人周四(30日)表示。

該負責人認為,歐線大櫃7,000美元的運價是部分貨主承受的「極限」,未來持續高於這個價位的可能性不大。

據《上海證券報》周五報導,5月以來,全球貨櫃運輸價格迎來新一輪上漲,各大航運公司屢次漲價,帶動亞歐、美西等主要航線價格不斷攀升,「一櫃難求」再現。

近期業界傳言稱,亞歐航線再度出現1萬美元貨櫃出運報價。此前市場只有在2021年出現 40 英尺大櫃上萬美元的極端運價,當時是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供應鏈混亂,貨櫃運價在 1 年內暴漲逾 10 倍。

目前亞歐航線實際運價與 1 萬美元仍有一定距離,但 5 月以來漲價趨勢已十分明顯。貨代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6 月上旬從上海港運至安特衛普或漢堡港的 40 英尺大櫃報價介於 7,000 美元至 7,200 美元,較 5 月初運價漲逾 70%。

上海航運交易所公布的運價指數顯示,反映實際運費的上海出口集裝箱結算運價指數(SCFIS)歐洲航線 5 月 27 日報 3,368.61 點,較 4 月底勁漲 55%;反映未來 1 至 2 周訂艙價格的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5 月 24 日報 2,703.43 點,較 4 月底大漲 39%。

與今年 1 月地緣衝突導致運價上漲相比,5 月以來這輪運價大漲的觸發因素更複雜。除了歐線價格飆升外,美西航線和中南美航線運價也漲價。

港信期貨航運研究員巨偉豪表示,當前全球貨櫃運輸市場運價飆升,主要受兩方面影響。一是地緣政治因素使得紅海區域復航遙遙無期。航運公司繞行好望角導致船期混亂,亞歐航線出現較大運力缺口。航運巨頭馬士基表示,今年第 2 季歐線出現大約 20% 運力缺口。

二是歐美補庫周期提前,貨物運輸需求逐漸恢復。歐元區 5 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超預期上漲,體現出目前歐洲製造業和服務業需求出現較強恢復動力。中國是歐洲的主要進口國,運力需求量較大,導致嚴重缺櫃缺艙位的情況。相似情形也在北美和中南美洲上演。

即期運力供給難以滿足運輸需求,給了航運公司不斷拉高運價的動力。「隨著艙位持續緊張,部分航運公司開始與直客重談長協價格,同時壓縮長協客人的艙位,或造成長協貨流向即期市場,並給予航運公司繼續抬升報價的驅動力。」國泰君安期貨航運研究員黃柳楠說。



劉靜

華人今日網改版啟示

發佈時間:2024-05-31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