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預製菜產業在規範中發展


(綜合報導)近日,商務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其中提到,加快制定完善預製菜相關標準,持續開展預製菜風險監測和評估,進一步嚴格預製菜食品安全監管。

就在前不久,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門印發預製菜新規,明確了預製菜的定義——預製菜是以一種或多種食用農產品及其製品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調味料等輔料,不添加防腐劑,經工業化預加工製成,配以或不配以調味料包,符合產品標籤標明的貯存、運輸及銷售條件,加熱或熟制後方可食用的預包裝菜餚。 速凍麵米食品、方便食品等主食類食品,則不在此列。

在食品工業化生產的趨勢下,預製菜是相對平衡的選擇。 一些人追求「鍋氣」,對新鮮度要求高,這屬於個人喜好,但動輒如臨大敵,將預製菜等同於“料理包”,就不得不說是一種刻板印象。 新規明確“不添加防腐劑”,其實也間接證明瞭,“零防腐劑”是可以實現的。 只不過要依託冷鏈物流、液氮速凍等技術,成本相對更高。 面對一些不同的聲音,有業內專家就表示,“不是所有菜肴都適合做成預製菜,預製菜永遠也不可能替代所有的現制菜”。 而經過技術賦能,優質的預製菜也不會比現制菜差。

食品製造的高質量,對應著監管制度中的高標準,二者環環相扣。 從食材的把控,到產品的還原度,再到責任的追溯,將每一個環節做好,讓消費者吃下“定心丸”,關於預製菜的爭議自然會逐漸消弭,這正是標準化的意義。 標準太滯後,不利於統一市場認識,標準太超前,其實用性則要打上問號。 在預製菜已形成一定規模、消費者接受度有待提升的當下,加快制定完善相關標準很有必要。

國家衛健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負責人曾表示,「最嚴謹的標準」是我國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的重要內容。 據統計,現存有效的預製菜團體標準、地方標準有164個,加上一些企業標準,總數超190個,但級別更高的國家標準尚未推出。 事實上,六部門發佈的新規就被網友理解為「預製菜國標」,透露的正是對建章立制的期待。

2023年的中央一號檔提出要「培育發展預製菜產業」。。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預製菜市場規模突破5000億元,正加速駛向萬億元“賽道”。 市場如此龐大,更需標準先行。 期待行業門檻的提高,監管體系的完善,促進優勝劣汰和良性迴圈,推動預製菜產業在規範中發展。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24-03-29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