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鐘炮製一條假視頻,揭開虛假短視頻「畫皮」需穿透式監管


7分鐘炮製出一條假視頻

近年來,販賣悲傷、編造家庭和社會矛盾、針對熱點新聞發佈不實信息等造假短視頻不時出現。專家建議,明確短視頻擺拍的法律界限,同時平台要加強自我監管。

推搡抓扯、噴塗汽車、言語辱罵……3月15日,成都市錦江區一路口上演了一起因「感情糾紛」引起的衝突事件。視頻中,幾名年輕男女在豪車旁激烈爭吵撕扯,不少群眾在旁圍觀,相關視頻在網上快速傳播。

3月17日,成都市公安局錦江區分局發佈通報稱,該衝突事件是由某汽車銷售公司6名員工,伙同某汽車租賃公司員工共同策劃編造並組織拍攝視頻散布至網絡平台。警方通報稱,該行為嚴重擾亂了社會公共秩序,涉案人員被予以行政處罰。

今年1月,一條在重慶某公園內女子挺孕肚徵婚的短視頻被揭穿,看似「真實講述」實為自導自演。造假短視頻為何頻頻出現?

7分鐘炮製出一條假視頻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國內短視頻用戶規模約為10.26億。龐大的用戶規模生產出海量信息,也可能使負面輿論快速發酵。

2023年8月,一條「女外賣員車子被偷後在路邊崩潰大哭」的視頻在網上引起關注。

警方調查發現,當地並不存在與該「外賣員丟車」視頻內容相吻合的警情,而且該女子此前曾以不同身份出現在多條視頻中,包括被兩個摩的司機爭搶的「美女乘客」、大半夜被女兒送去坐牢的「母親」等。事後該女子也交代稱,其外賣服裝是網購的,而這條視頻從準備到拍攝,前後只用了不到7分鐘時間。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首都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友浪表示:「當虛假內容泛濫,人們對媒體和信息來源的信任也會逐漸下降。此外,有意製作的假視頻可能通過虛假廣告和詐騙性營銷,還會導致消費者經濟遭到損失。」

近年來,隨著短視頻平台快速興起,短視頻製作和發佈門檻較低,為滋生造假短視頻提供了土壤。部分網絡用戶利用大眾的獵奇等心理,通過擺拍造假短視頻圈粉漲粉,並最終達到流量變現目的。

北京郵電大學互聯網治理與法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謝永江認為,造假短視頻會導致商業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的衝突。「擺拍製造驚悚或者博眼球的內容,又沒有明確標示,誤導社會公眾,由此引發的輿情會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24-03-28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