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壽《初晴》逾2億 李可染《井岡山》1.38億成交




(綜合報導)11月18日晚,中國嘉德2019年秋拍「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近現代」專場中潘天壽巨作《初晴》以2.0585億元成交。這件作品從1.2億起拍,經14輪競價,以 1.79億落槌。這也是潘天壽作品在拍賣市場中的第三高價。同一場李可染《井岡山》以1.38億元成交再創新高。
《初晴》是潘天壽在1958年接到任務為杭州西子湖畔華僑飯店而作,潘天壽與好友吳茀之接到任務為新酒店創作,兩人要各畫一幅同樣大小的畫,最終吳茀之創作出《美意延年》,潘天壽創作出《初晴》。1959年杭州華僑酒店落成,《初晴》和《美意延年》兩幅畫佈置在華僑飯店大堂左右,頓時意象萬千,美不勝收。
《初晴》還打破了傳統的畫目分類框框,將山水畫與花鳥畫的構圖有機結合,構圖新穎,立意新奇。並且,潘天壽在畫完一張《初晴》時仍覺不過癮,緊接著在1959年和1960年各創作了一張構圖相似的作品。
1959年《初晴》開始懸掛在杭州華僑飯店,但是大畫長期容易受損,20年後當時的機關事務局委託浙江美院領導,請潘天壽的學生對著照片臨摹了一幅一樣大小的《初晴》,替代上牆,從此原作入庫,1979年之後《初晴》原作沒有再出現在公眾面前,一晃便是40年。
潘天壽《初晴》原作則一直到2019年的秋天,出現在中國嘉德拍賣。
潘天壽以天台山為題材的創作幾乎貫穿了他的藝術生涯,尤其在他藝術創作的全盛期(1955-1965),與彼時藝術家所處的時代、文化契合生發,成為潘天壽這一階段最重要的創作類型。
自1958年開始,潘天壽頻繁地將天台山納入其創作中。《初晴》(1958年作)、《記寫百丈巖古松》(1959年作)、《初晴》(1960年作)、《長春》(1961年作)、《雨霽》(1962作)等等一系列巨幅創作,構成了潘天壽藝術盛期的重要創作序列,學者們稱其為「變體畫」序列。
《初晴》作於1958年,設色紙本,尺幅丈二,寫天台山石樑飛瀑週遭景致。由《初晴》為始確立的這一序列作品在內容上一以貫之:蒼松自一端沿對角線斜勢生長,並與幾何形的磐石形成畫面的基本結構關係;松冠、石樑、飛瀑等等組成畫面左側緊密構圖,與右側山花、夾葉形成畫面鮮明的節奏變化;弱化景深透視的處理,淡化的墨與色狀出遠山雲霧,使作品的基調變得沉穩,但一抱連接飛瀑的溪水被安排至與斜松相對的另一條對角線上,從而為作品沉穩的氣氛增添生機勃勃的力量。 在這個創作序列中,潘天壽成功探討並實踐了文人畫的傳統意義與新時代文化語境求同存異的破題之法,而《初晴》更由於其大開大合的非凡氣度,成為潘天壽藝術生涯的重要里程碑。
這件作品也替代了《耕罷》成為潘天壽拍賣價格排名第三的作品,目前潘天壽 1963年作《無限風光》在中國嘉德2018年秋拍中以2.875億元成交,排名第一;1960年代《鷹石山花圖》在中國嘉德2015年春拍以2.79億元成交。而目前排名第四的《耕罷》也是在中國嘉德春拍(2017年)中以1.5893億成交。
同場中,李可染珍藏多年的《井岡山》以9200萬元起拍,最終以1.2億元落槌,加佣金以1.38億元成交。作為李可染自存最大尺幅的《井岡山》,緣起於1976年應外交部邀請為大使館特別繪製,其一交由外交部贈予日本「唐人館」,唐人館《井岡山》(181×129cm)在中國嘉德2015春拍亮相引起轟動,激烈競價後創下1.265億元紀錄。另一幅李可染珍視異常。自1978年公開之後,不僅出現在印刷品的封面或封底,還被印成彩色掛歷,較之另一幅更具典型的李可染風格,畫面朦朧很潤。
此次上拍的《井岡山》豎幅構圖,將傳統山水畫只是做遠景的素材用「長焦」法拉向眉睫之前,仰望之處,瀑布飛流、蒼翠疊嶂的井岡群峰,溝壑紋理排列肅整;中景處留白以示氤氳雲氣,蒼蒼茫茫。近景處作筆直雲松,松下畫3面紅旗和3組軍民,其間有背著挎包的孩子在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19-11-19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