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縮城市冠全球 陸重特色拚轉型



 (綜合報導)在兩岸民眾的心目中,城市理應「越來越大」、「越來越強」。事實上,大陸高達12.1%的城市正在「收縮」,數量高居全球第一!日前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官網發布《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首次提到「收縮型城市」一詞──2007至2016年,大陸660個城市中的80個,出現不同程度的收縮。

針對占全大陸12.1%的80個「收縮型城市」,發改委指出,收縮型中小城市需瘦身強體,轉變慣性的增量規畫思維,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引導人口與公共資源向城區集中。專家學者也提出,城市收縮未必都屬負面,積極轉型升級、走生態化道路的城市,若由長遠來看,反而更有益於城市的良性發展。

許多鄉鎮人口流失


2000至2012年的數據顯示,全球有20%屬於收縮城市,收縮城市數量最多的前五名分別為是美國、德國、法國、英國及大陸。但2013至2016年,大陸開始躍居首位,之後則是美國、德國、英國、巴西、日本、南非等國。

最早揭開中國「收縮型城市」神祕面紗的學者龍瀛,2013年在英國擔任訪問學者時,與合作夥伴把大陸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標註在大陸地圖上後,龍瀛才赫然意識到:大陸有三分之一的國土人口密度在下降,或者換一種說法,為數超過1萬個鄉鎮與街道辦事處的人口,在2000至2010年間處於流失狀態。

彰顯特色迎轉機

有關如何定義大陸的「收縮型城市」,包括連續收縮幾年或收縮多少人口,目前大陸官方尚無明確的標準。首都經貿大學教授吳康利用2007至2016年的10年資料,由660個直轄市、省會城市、地級市及縣級市的樣本中,識別出80個(地級市24個,縣級市56個)「收縮型城市」,不但人口減少且連續3年呈現負成長。

吳康曾繪製過一幅地圖,用黑點來代表「收縮城市」,東北地區的黑點有些已然連成線狀。不僅如此,長三角、珠三角等相對發達的地區,竟然也有黑點成片出現。

專家學者也替「收縮型城市」開出擺脫消亡命運的良方,例如以科技創新為訴求的江蘇昆山、強調產業優化與「以港興市」的張家港、打出文化品牌的浙江烏鎮,以及交通扮演轉型後盾的鄭州等成功案例證明,彰顯出鮮明的城市特色,培育突出優勢的產業,即有機會「化危機為轉機」。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19-07-16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