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施工 珠江口白海豚減兩成 內地報告送交港府 從未公開


(香港報導)港珠澳大橋上月正式開通,附近海域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中華白海豚數目,一直備受關注。大橋管理局近日稱,內地白海豚數目未有因大橋施工減少,反而上升,但同期由香港漁護署委託所作的監測報告顯示,本港水域白海豚數目較大橋施工前,跌逾四成至47條。本報取得內地機構的監察報告亦顯示,內地白海豚數目在大橋施工後下跌兩成至900多條。而港府雖有份出資贊助並獲得報告,卻從未公開相關報告。

明報記者 羅霈潁、馬耀森

據了解,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轄下南海水產研究所(下稱研究所),自1997年起一直有監測港珠澳大橋所處珠江口伶仃洋海域的白海豚數目,採用的監測方法與本港漁護署每年委託進行的監測方法相同。南海水產研究所於2010年受大橋管理局委託,進行了基線(baseline)調查,了解大橋工程進行前的白海豚數量及習性,並於2016年再受管理局委託進行相同觀測,了解大橋主體工程完成後的結果。機場管理局因進行三跑工程而注資成立的改善海洋生態基金,亦於2017年批出逾130萬元,資助研究所以同一方法對內地水域白海豚進行監測。據悉以上相關報告,已交港府及改善海洋生態基金管理委員會。

報告監測方法與漁護署相同


改善海洋生態基金秘書處則回覆,報告交予改善海洋生態基金管理委員會檢閱,詳情尚待管理委員會開會討論後敲定。

漁農自然護理署則表示,知悉南海水產研究所於2016及2017年在珠江口水域的中華白海豚監察,惟相關報告並未公開發表,漁護署的監察報告並沒有參考該份監察報告。

綜合消息人士及本報所得文件,2010/11年度港珠澳大橋工程開展前,伶仃洋內地水域白海豚的整體數量約有1200條,但至大橋主體工程完工後,即2015/16及2017/18年度,白海豚整體數量下跌近兩成,分別只有957及945條,報告內文亦承認白海豚整體數目下跌,並稱跌幅在近年已穩定。同期香港水域的監測結果亦與該結果脗合,同樣呈現跌勢。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行政總監韋東慶日前稱,中華白海豚數目比以前更多,「我可以告訴大家,白海豚在港珠澳大橋,現在比以前多了」。翻查資料,管理局高層近年接受內地傳媒訪問時,均稱白海豚數目上升,內地傳媒則引述稱,新增及累計識別的海豚都有增加,2017年便新增234條,累計已識別海豚達2367條。

大橋管理局不斷稱白海豚較以前多

不過,有份參與監測本港水域白海豚數目的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鄭家泰解釋,無論是本港及內地機構,一直都是採用整體數目估計(annual abundance estimate)來衡量海豚數量,至於管理局或內地傳媒引述的數字,相信是使用相片辨識方法(photo-identification technique)識別新海豚,主要是用作辨識海豚身分,追蹤海豚在中、港水域的穿梭活動。鄭家泰稱,內地不斷對外稱海豚數量上升,只是玩弄數字遊戲,並認為內地應公開完整報告,「用累計去認海豚,死了的海豚都計算在內,新生的又一直累積上去,個數字當然會一直上升」。

公開監測數據 助兩地團體制訂政策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項目主任(海洋保育)馬翠盈亦同意,內地應公開監測數據,隨着本港機場三跑及「明日大嶼」的發展,兩地共享及公開數據,有助兩地團體制訂及執行保育白海豚的政策。政府則應先保育,後發展,「若繼續是發展後才保育,有部分海豚可能已經離開香港水域,累計的影響也只會更大」。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18-11-12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