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模式力爭不封城 頻繁核酸篩查疫情膠著


北京祭出「以快制快、頻繁核酸篩查」的防疫方式。示意圖。

(綜合報導)在上海元氣大傷的封城之前,「上海模式」的精準防控曾是全中國抗疫標竿;後來,快速封城1週的「深圳模式」被認為代價相對小;當前「北京模式」則企圖在不封城下阻斷疫情。

北京、上海、深圳雖然都是一線城市,都希望達到COVID-19疫情「發現一起、撲滅一起」的動態清零目標,但各自的城市定位以及Omicron變種病毒疫情爆發時間不同,使得這幾個城市在經驗參照、各種考慮下做出的決定並不相同。

有了上海疫情爆發又要強制清零的慘例在先,北京這次祭出的是「以快制快、頻繁核酸篩查」的防疫方式。以記者所在的東城區住所為例,半徑500公尺左右的地方就有3個免費核酸檢測點。而從4月26日至今,全市超過9成人口已經展開多輪的核酸篩查。

這座常住人口約2200萬的城市,從4月22日到5月14日,3週時間只累積了1000例左右COVID-19陽性病例。

近期每天新增本土病例不到50例的情況下,北京的大動作防疫看起來是「殺雞用牛刀」:北京全市餐飲禁止內用,朝陽、房山和順義區的交通幾乎阻斷,90多個地鐵出入口關閉,出入公共場所與商場等地必須出示48小時核酸檢測等。

北京力行「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疫情防控「四早」措施。除了頻繁核酸檢測,早在5月1日,也就是這一輪疫情發生約一週、累計病例僅350例時,官方就高調宣布擁有1200張床位的「小湯山方艙醫院」啟用。

然而,如此大力度的防疫,目前也還是不能完全達到讓封控區、管控區外的「社會面新增」病例為零,而是呈現和病毒的拉鋸戰,說明傳播速度快的Omicron病毒株確實難防,防控成本很高。

紅星新聞14日引述呼吸病醫生王廣發說,目前看來北京這一波疫情並沒有呈現加速成長的態勢,北京疫調做得好,能及時發現潛在風險人群進行管控。

他說,一般而言,採取果斷措施後,局部區域疫情7天左右就會下來,但北京目前還沒有完全控制住疫情,和Omicron變種病毒傳播速度快、隱匿性強、病例發現困難有關,也和整體國際國內疫情活躍程度有關。

用密集且便利的核酸檢測來及早發現疫情,已漸成中國重要城市的政策。例如,浙江杭州4月30日起要求,進入公共場所需提供48小時核酸檢測證明;安徽省合肥市則是要求全市每5天做一次常態化免費核酸檢測,重點行業人員的檢測頻率則再提高。

北京是首都,有自身安全考量,週邊城市也必須為了配合北京需要調整發展。與北京通州區一河相隔的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鎮,兩年來因疫情已多次承受嚴格的北京往返政策,自媒體上網友抱怨連連,指很多政策不顧尊嚴。三河市13日發布公告,即日起全市執行與北京一致的疫情防控措施,其中包括「非必要不離開三河」。

反觀人口約2600萬的上海,之所以先前堅持透過詳盡疫調精準防控、不輕易大規模封控,原因之一是整個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物流往來頻繁,生物科技、半導體、汽車等不同行業的供應鏈跨越省市。長三角地區占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達24%。

至於首個實施「封城」的一線城市深圳,3月時用1週時間將市內公共交通停運,所有社區、產業園區等實行封閉式管理,非保障型企業全部停止營運或居家辦公,多個區要求居民「足不出戶」或「足不出棟」。

相較於後來上海封城後次生災害不斷,居民被封50天左右還無法完全自由,深圳官方的行動被形容為「有魄力、快準狠」,以至於外界很容易忽略,深圳其實2月就有越來越多居民社區和街道被封控,與上海3月時的情況類似。

此外,深圳封城期間,舊式居住區城中村有居民得不到生活物資保障,網上傳出民眾飢餓與警民衝突事件,但主流媒體並未報導。

日前,河南省會鄭州也採「封城一週」的方式來應對其高鐵站剛爆發的疫情,外界認為就是學習深圳。但這類封城帶來的問題,除了是「鼓勵」更多小城市面對疫情採取封城作法,動輒要求幾百萬、上千萬人「足不出戶」也可能有潛在的法律風險。

與中國媒體記者討論疫情時,就有人感嘆,與2年前相較,當時會覺得出門就戴口罩、做核酸檢測都是大事,現在每2、3天做一次核酸檢測已經是大城市的生活日常,被要求居家隔離7天、14天也漸漸成為普遍的事;個人權利不斷讓渡給政府之外,核酸檢測產業的利益鏈、封控導致的經濟損失也越來越受到關注。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22-05-15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