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鴻爵 莎思嫻 畫家娶回俄美女


賴鴻爵和莎思嫻婚後育有一子一女。

在高雄開了個「素描學派俄羅斯餐廳」

賴鴻爵留學俄羅斯時,假日就喜歡到森林烤肉。


(綜合報導)從舞龍的龍珠手轉念找到以繪畫為志向的賴鴻爵,習畫多年後在全國地方美展多次獲獎,23歲踏上剛從「蘇聯」解體不久的神秘國度俄羅斯,到了聖彼得堡美術殿堂接受7年洗禮,改變了他的一生,不但成就了他「蘇派」畫風,娶回俄羅斯美嬌娘莎思嫻,還在高雄開起了俄羅斯傳統料理餐廳。
「當冉茂芹老師帶領著我們踏到列賓美術學院校門口時,語重心長的說,從小一直就很崇拜俄羅斯繪畫,希望能夠到這間學校來做學習,可是很多生活上的種種因素,到這裡已經60歲了,覺得蠻遺憾的!」聽到名師的嘆息,賴鴻爵心中就暗自決定要到俄羅斯親炙這美術教育的最高學府、世界四大美術學院之一的「國立列賓美術學院」。

賴鴻爵與莎思嫻在聖彼得堡公證結婚。

小四開啟繪畫天分
塗鴉遇名師立志向

莎思嫻將道地俄羅斯料理在台灣重現。

會對畫畫有興趣,賴鴻爵回憶起小學四年級時有一次貪吃囫圇吞棗吞下一整盤水餃,導致腹痛難耐看醫生留院治療,媽媽怕他好動亂跑,就買了畫冊、筆和漫畫給他,「漫畫很快就看完了,就拿起鉛筆開始描老夫子,後來無聊就常常拿起筆畫畫。」到了國中個性開始叛逆,他參加舞龍舞獅社團,常配合廟會陣頭演出,結識了一群「八+九」(八家將),打架贊聲一度迷失。同學知道他喜歡塗鴉,介紹畫師給他開始學習繪畫,「我迷上了畫畫,就沒再參加八+九的活動,當時想以後當個畫家。」接觸了繪畫,賴鴻爵似乎找到了人生的志業。高中拜師寫實畫家冉茂芹習藝,「冉老師從廣州美術學院畢業,對『蘇派』繪畫有很深的研究,他把這個東西帶來台灣,可以說沒有冉老師,台灣對俄羅斯繪畫的了解會少之又少。」

名師領進門 涅瓦河畔話列賓

跟著冉老師學畫,在畫理上的技巧精進許多,冉老師傅富涵哲理的提點,也深刻在賴鴻爵腦海中,「畫人像主要是神韻,靜物是要有趣味性,風景比較重意境那種空間的表現,這些我都把它當作一個目標在追尋。」至今回頭看當初上課筆記,仍回味不已且體會更深。也因為冉茂芹的背景,賴鴻爵和俄羅斯繪畫有了接觸,服完兵役後,2003年就毅然負笈俄羅斯聖彼得堡的「國立列賓美術學院」,追尋冉老師建構給他的夢想。
初到俄羅斯,風土人情迴異語言不通,但親眼面對大師前輩的畫作,內心澎湃感動不已,賴鴻爵說:「早期學院派都是為教堂服務,畫壁畫跟聖像相關之類,以列賓為首的巡迴畫派就常以當代環境寫實和底層勞苦人民為題材。」由於俄羅斯氣候嚴酷,生活勞動艱辛,在畫作人物中常顯現嚴肅憂鬱的影像,「在繪畫上他並不是描摹對象,而是翻譯對象,去探討造型,慢慢『煉』出來,有別於寫實畫家,透過筆觸來表現出畫家與自己對話的內心掙扎,在一來一回刻畫出環境帶給的現實,跳脫歐美學派的精緻唯美,把堅韌的精神發揮在畫面上。」列賓美術學院把素描當作獨立的藝術作品來要求,以鉛筆為主要作畫工具,用線條感來表現塊面,甚至用「解構」的方法從解剖的角度,去研究人體器官位置和筋肉起伏,是一所至今堅守傳統寫實技術的學校。

神韻意境功力強
「漁人」畫作被學院收藏

喜歡俄羅斯的文化和藝術,在森林採蘑菇、傳統市集看到跳舞嬉鬧的菜販等等,都成為賴鴻爵油畫小小圖的題材,到了畢業創作審核前,老師還對他說「你又不是俄國人畫什麼採蘑菇。」逼他畫跟台灣相關的題材 。因為當兵時是海防部隊,就畫了在驚濤駭浪中捕魚的漁夫,結果還是被老師以人、事、時、地、物表現不夠鮮明而「打槍」。於是他休假回國實地勘景,描繪出一幅家鄉港岸邊老漁民面對破魚網待補的惘然,刻畫出生活困頓和愁容的「漁人」,最後獲得學院的收藏。

買水被老婆搭訕
千里姻緣一線牽

在俄羅斯深造,生活起居都得自理,想吃家鄉味就跟媽媽電話求教,多年下來也可以煮出一桌佳餚,唯一不便就是俄國輸水管道都有上百年歷史,所以水龍頭流出來的水比較不乾淨,賴鴻爵常在住家樓下一家商店買水,一次偶然機會就認識了現在的太太,「我是要買桶裝水,我太太要買伏特加,她在聖彼得堡大學學中文,看到亞洲人就過來搭訕,才知道她就住在商店後面,因此結下了緣分。」賴鴻爵太太莎思嫻學習中文的老師是台灣高雄人,說起中文語調聽起來很有台灣味。
俄羅斯長年為雪所困,有難得好天氣,賴鴻爵就邀莎思嫻和同學一起到森林採蘑菇和烤肉,「其實不是為了吃肉,就是喜歡在野外生活的感覺。」他因為大一課程曾到普希金山寫生兩個月,愛上了鄉下莊園生活的自然愜意,還不經意跟同學說:「畫圖真的好累,改天來賣烤肉,結果不知不覺就開了餐廳而且又賣烤肉。」

賢內助有好手藝
賣俄羅斯風味烤肉

賴鴻爵與莎思嫻婚後回到高雄定居,在楠梓開了「素描學派俄羅斯餐廳」,結合畫室教學與俄式風味料理,在到處都是雕像藝術品與素描畫作的空間裡大啖俄羅斯料理,有著頗特殊的氛圍。「俄羅斯烤肉起源於高加索地區,最早是使用羊肉,現在牛、豬、雞、魚各種肉類都可以是材料。」賴鴻爵曾由岳父傳授醃肉與烤肉技巧,他把醃製入味的去骨雞腿串放上烤架,將櫻桃木投入火炭中增加炭香味,帶皮的雞肉烤過後外酥內軟,沾番茄酸奶醬入口香辣,再咬一口沾鹽巴的蔥白或茴香菜,有解膩效果,超有異國風。
「我們餐廳提供豬肉跟雞肉,在俄羅斯用的豬頸肉油脂分布比較均勻,在台灣選用梅花肉都得先挑選試烤過才販售,所以會限量。」而這道烤肉已成為賴鴻爵最喜愛的俄羅斯料理,因為裡面醃藏著年輕時學畫的苦悶和悠遊鄉間的「五味」。
莎思嫻是一位俄羅斯美女,因為大學的中文老師常常在課堂講述台灣風土人情,讓她產生憧憬,在2006年來到台南成功大學當交換學生,她因更了解而喜歡台灣,回國後就和賴鴻爵結婚,「從小媽媽就跟我說絕對不要跟畫家結婚,我爸爸、祖父都是畫家,結果我還是跟畫家結婚,就是我的命運吧,哈哈!」只想相夫教子、洗手做羹湯,卻意外成為餐廳老闆娘和廚師,莎思嫻說:「在俄羅斯幾乎每個女生都會煮飯。」婚前時常跟在媽媽、奶奶身邊見習他們做菜,不懂就問,學會做許多傳統又家常的料理。

替傳統燉肉訂製陶甕
台灣配飯俄國配麵包

「講俄羅斯料理一定會想到俄羅斯燉肉,剛開餐廳就想做這道菜,直到在美濃找到陶藝老師做了這個甕,才開始賣這道料理。」經過烤箱1小時的煨燉,打開蓋子,酸奶味道撲鼻,豬肉軟嫩多汁,馬鈴薯鬆軟可口,湯汁有濃鬱的香菇氣味,還很隨俗的附上一碗白飯,「因為我先生在俄羅斯留學,很懷念在學校食堂吃燉肉配白飯,如果是俄羅斯人就會配全麥麵包吃。」做異國料理除堅持傳統口味,也會因應當地飲食習慣而有不同的吃法。
醃豬油入口即化
齋期吃布林餅迎春

俄羅斯還有一道「醃豬油」,賴鴻爵憑著對丈母娘手藝記憶成功複製了這道特別的食物,據說在俄羅斯天寒地凍氣候下可以保存許久,早期士兵上戰場,背包中都放著一塊「醃豬油」補充營養。這道料理切薄片和著蔥絲蒜片、灑上紅黑胡椒,咀嚼非但不覺得油膩,還有如起司般入口即化的口感。
在俄羅斯還有種傳統薄餅叫「布林餅」,跟台灣的蛋餅很像,可以包很多種類鹹、甜內餡甚至水果、魚子醬,「布林餅是一種儀式食物,不管婚喪喜慶都吃得到,甚至有一個節日『謝肉節』7天都吃布林餅。」
布林餅是將麵粉、雞蛋,糖、鹽、酸奶攪拌均勻後做成麵糊,在圓形油鍋上煎至兩面金黃即可,「因為布林餅象徵圓圓金色的太陽,謝肉節就在春分時候,有迎接太陽普照大地,準備春耕的意思。」在冬末冰雪之際,俄羅斯人以謝肉節齋期來淨化歷經寒夜的陰鬱心靈,用布林餅召喚太陽來迎接萬物甦醒的春天。

堅持家鄉口味 南台灣發光

莎思嫻從小生長在聖彼得堡,飲食種類較單純,住在台灣也有9年,「來到台灣我覺得海鮮很新鮮很好吃,也很喜歡。」她透露俄羅斯的海鮮較少又貴;在高雄剛開餐廳時曾有客人詢問為何沒賣火鍋,「俄羅斯料理加料比較單純,不像台灣的火鍋,海鮮、肉片、蔬菜、丸子、餃子什麼都加,對俄羅斯人來說這很奇怪。」
對傳統的家常料理堅持原味,主要的原物料都透過貿易商進口,「一開始很擔心台灣人會吃不慣,考慮要不要做一些台灣人可以接受的料理,可是最後我們還是堅持不要改變原來的味道。」莎思嫻也會詢問客人來用餐的心態,「他們很好奇到底俄羅斯人吃些什麼?想來吃看看那個味道,還有之前在俄羅斯留學過的客人,想念那個味道就來吃我們傳統的東西。」莎思嫻直言在台灣開異國料理餐廳很不簡單,很多人是抱著嘗鮮的態度來吃吃看。在距離故鄉聖彼得堡近8000公里的高雄,這位北國外柔內剛的女子,把從奶奶和媽媽身上學到的廚藝,堅持傳統,原汁原味呈現在南方國度而益發顯得獨特不凡。
早期俄羅斯對台灣人來說一直有種遙遠的神秘國度之感,對他們人民有「戰鬥民族」印象,賴鴻爵在當地生活多年自有見解,「俄羅斯人看起來就冷冷的,不是很好相處,可是我說很像我們原住民,喝個兩杯就不一樣,跟你交了朋友以後,就比一般人還要熱情,其實裡面是很有火花的,並不像外面那麼冰冷。」
大自然對俄羅斯人既冷酷又恩賜,冷酷的是嚴寒的氣候,半年的冰天雪地帶來生活勞動不便,也造就出俄羅斯人吃苦耐勞堅韌的意志;而無邊無際的平原和森林,豐富資源和肥沃土地的恩賜,培養出豪放直爽的性格。賴鴻爵經過「黑土大地」的滋養,目前除了畫室教學外,還在高雄師範大學兼課,兩相比較,對國內藝術教學體制太著重印象派表現主義,反而輕忽學院派的紮實技術感到無奈。能進到體制內希望將列賓美術學院的學習歷程,在台灣建立起正規學習西畫的系統,為美學教育孕育出更加燦爛的花朵。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22-01-15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