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逸 武俠小說著作 獲UCLA館藏


著名的武俠小說大家蕭逸(Shiao Ching Jen)於2018年11月19日辭世。近期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東亞圖書館舉辦了一場有意義的線上活動,熱烈為武俠小說家蕭逸武俠特藏的設立慶祝,UCLA負責國際研究及全球參與的副校長及亞美研究范教授表示,自己身為武俠電影及小說迷,非常高興能看到蕭逸武俠特藏將在UCLA東亞圖書館得到專業保護,為現在和未來的讀者及研究者提供更多的服務。
 


UCLA中國中心主任白睿文表示,過去武俠小說一直不被人重視,被人看作是流行讀物,近20年來學術界開始對武俠文學作品有了新的認識,武俠小說也獲得更多人的認可,而蕭逸許多武俠作品讓全世界更好的瞭解到武俠文學。

蕭逸原名蕭敬人,出生於北京,從小隨著家人移居至台灣,之後又移居美國洛杉磯定居,蕭逸多部武俠著作四十年來發行量已超過千萬冊,並有多部被改編為影視劇,在武俠小說界享有「南金北蕭」之譽,其也是台灣新派武俠小說作者。

蕭逸祖籍山東菏澤,1936年出生於北京,幼年在南京長大,1949年隨家移居台灣。其父蕭之楚為國民黨抗日名將。蕭逸先後在台灣建國中學、台灣海軍軍官學校,中原理工學院化工系就讀,1977年移居美國洛杉磯,自幼酷愛文學。

蕭逸少年時愛好文學,早在初中二年級就發表過短篇小說「黃牛」,並向台灣較有影響的「野風」以及「半月文藝」等雜誌投稿,他於台北建國中學畢業後,進入海軍軍官學校就讀。

兩年後因志趣不合,退學在家,時年僅二十三歲,開始撰寫武俠小說「鐵雁霜翎」,次年入中原理工學院化學系就讀。此後三年一直利用課餘時間撰寫武俠小說,因作品暢銷,海內外報章雜誌索稿頗多,故中途輟學專事寫作,32年來筆耕不輟,為港台武俠小說界唯一未從事過第二個職業的專職武俠小說作者。

1960年以處女作「鐵雁霜翎」步入武俠小說創作,30年來共發表中、長篇武俠小說55部,如鐵雁霜翎、七禽掌、白如雲、春江萬里情、鳳棲崑崙、金弓女傑、崑崙七子、長劍相思、含情看劍、甘十九妹、無憂公主、馬鳴風蕭蕭、飲馬流花河、潘郎憔悴等。

 蕭逸的武俠小說創作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60年代,作者30歲以前發表的鐵雁霜翎、七禽掌等11部作品,受30年代武俠小說家情俠王度廬影響,風格纏綿、哀婉,能看到王度廬「鶴驚崑崙」、「寶劍金釵」等作品的影子。
 


第二個階段是70年代,作者40歲以前發表的崑崙七子、塞外伏魔、冬眠先生等作品,試圖從歷史大背景中展現武俠的天地,探索新的創作方法與道路,但仍無法擺脫二十年代作家還珠樓主等人的影響,如幻想奇異,大寫劍仙御氣,一如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等風貌。

第三個階段是70年代後期,蕭逸逐漸理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寫作方式,超越新藝俠情、奇幻仙俠再創超技擊俠情派之路,注重氣氛的營造和人性的衝突,在武力方面尤以運用了現代光學等原理的陣法描寫形成特色。他不大滿意 新派的突破,是極少數未受古龍影響的作者之一。

1977年舉家遷美,定居洛杉磯,蕭逸的著述體裁,題材均較為廣泛。其中雜文專欄最多,計近千篇,1970年起蕭逸被聘為台灣中國電視公司的劇本編劇,因而他曾撰過約15集的電視劇本,內容包括文藝,偵探,武俠,歷史古裝文藝,神怪故事等,不一而足。除此之外,他的散文作品亦達數百篇之多。

蕭逸認為自己的五部代表作品為「七道彩虹」、「含情看劍」、「馬鳴風蕭蕭」、「甘十九妹」、「笑解金刀」。
 


蕭逸與金庸有南金北蕭之稱,與金庸作品的磅大氣不同,蕭逸的作品典雅婉約,風格飄逸流暢,注重奇巧的構思和個性鮮明的人物以及人物之間的情感,所以人送雅號「情俠」。

除了武俠,他也在劍仙和道家思想類型文學承前啟後,並擅長於描述愛情和挖掘人性。他所體現出的新武俠創作成就將中國武俠小說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高度。

2009年中國現代文學館專程邀請蕭逸由美返國,為其著作、書信等手稿舉行捐贈儀式, 他的文學作品將永久存放在中國文學的最高聖殿。
 


蕭逸也曾是美國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的創會會長,自1993年起擔任協會會長,蕭逸的文學成就曾經影響了數以千萬計的華文讀者,他筆下的人物在中國大陸、台灣、香港和東南亞等地和世界各地的華文讀者中深入人心,他的許多作品曾經被搬上電影和電視熒屏。有些作品還在繼續進行改編。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21-10-18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