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費1.35萬億 多乎哉?不多也!


中國近年軍費增長情況圖。



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情勢圖。

(綜合報導)中國軍費預算會達到多少?
這個問題是每年兩會期間,外國媒體最關心的話題之一。當然,這也是中國不少民眾關注的焦點。
根據目前公佈的草案來看,2021年中國年度國防預算可能在1.3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8%。
1.35萬億元和6.8%,這兩個數字釋放了什麼信號?這不僅要從中國本身來看,也要結合當前國際局勢來看。

只相當於美國的四分之一

根據新華社英文3月5日報道,日前公佈的一份預算草案顯示,中國年度國防預算將連續第六年保持個位數增長,2021年的國防開支計劃約為1.3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8%。
從預算金額上來看,1.35萬億元人民幣換算成美元大約為2090億。與美國的2021財年的軍費預算達到7405億美元這一龐大金額相比,中國公佈的草案中2021年軍費預算水平,只相當於美國的四分之一。
不僅從絕對金額來看,2021年中國軍費的水平比美國低很多,而且結合中國國家人口規模來看,這份軍費開支並不高。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2021年的人均國防預算將不足1000元。
而且,中國國防費實行嚴格的財政撥款和預算管理機制,主要用於人員、訓練和保障、裝備等方面。根據2019年發佈的《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自1978年以來,中國已經自願裁減了400多萬軍隊。


2020年的國防預算增幅為6.6%,隨著中國經濟復甦加速回暖,中國今年的國防預算增幅比去年高0.2個百分點。而與國內其他重點領域進行橫向比較,你會發現這6.8%也不算高。
比如,在科技創新領域,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在談到2021年重點工作時他表示,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要健全穩定支持機制,大幅增加投入,中央本級基礎研究支出增長10.6%。
將落實擴大經費使用自主權政策,完善項目評審和人才評價機制,切實減輕科研人員不合理負擔,使他們能夠沉下心來致力科學探索,以「十年磨一劍」的精神在關鍵核心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政府工作報告還強調,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力爭投入強度高於「十三五」時期。
對外部來看,針對中國軍力發展是否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中國官方給出了堅定的回答。
中國全國人大會議發言人張業遂4日晚在記者會上表示,中國的國防開支總體上與國家經濟發展水準相協調,保持國防開支適度穩定增長,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履行國際責任義務,適應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需要。
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對其他國家構成軍事威脅,關鍵要看這個國家奉行什麼樣的國防政策。並稱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加強國防建設不針對、不威脅任何國家。
中國國防部3月1日也曾指出,中國國防和軍隊的建設發展,完全是出於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需要,不針對任何國家,也不會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

美國矛頭已指向中國

中國軍事國防建設發展,不針對任何國家,也不會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但是,這不代表中國的外部環境就高枕無憂了。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人們很清楚地看到,在美國的鼓噪下,中國處於一片地緣政治比較複雜的區域。
軍事壓力不僅來自美國,與日本、印度和一些東南亞國家之間存在領土糾紛。維持一個更具優勢的軍事存在,不論是為打仗還是備戰,不論是為常規戰爭還是核威懾,確實都有無可厚非的必要性。
看看美軍印太司令部最新爆出在亞太海域加強軍事力量的「驚人計劃」,矛頭已經直指中國。
「日經亞洲」(Nikkei Asia)網站5日刊登的文章稱,美國將加強對中國的常規威懾,其做法是「沿著第一島鏈打造反華導彈網絡」。而且,這只是美軍在未來6年內為印度洋-太平洋地區投入的274億美元計劃的一部分。
強化在第一島鏈的精確打擊導彈力量,已經成為美國提出的「太平洋威懾計劃」的核心內容。在美國長期以來的亞太戰略規劃中,美軍企圖用兩道「島鏈」來遏制中國海軍走出。其中,第一島鏈由包括沖繩、台灣、菲律賓島嶼在內的一系列島嶼組成。
而第二島鏈,則以美國的關島基地為中樞,由日本的小笠原群島、硫黃列島和美國的馬利亞納群島等島嶼組成。從兵力上看,美國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目前駐紮了大約13.2萬的各軍種官兵。
近年來,美國軍方和政客一直在渲染「中國的反介入/區域封鎖策略試圖將美軍從第一島鏈中趕出去」。然後希望國會能夠增加軍費,使印太司令部得到更多更先進的武器裝備,並在重要節點位置部署更多具有攻擊性的武器。
其實,自美國撕毀《中導條約》後,美國方面一直在行動,想在亞太地區針對中國部署射程在500公里以上的中程彈道導彈。
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委員吉姆·裡施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採訪時表示,在印太地區部署中程導彈「是美國和日本之間一個日益重要的探討領域」,駐日美軍目前沒有配備可以打到中國的陸基導彈。
報道具體解釋說,這一計劃是「在國際日期變更線西部的第一島鏈部署一體化聯合部隊精確打擊網絡,在第二島鏈構建一體化防空導彈防禦能力,以及部署能夠維持長時間戰鬥行動能力的分散型部隊」。
當前美軍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加大軍事力量建設,與南海、台海、東海釣魚島等問題都是直接相關的。而且,美國還在極力鼓動自己的盟友和「小兄弟」,在印太海域,甚至是南海展示軍事存在。
例如,在美日印澳在去年借「馬拉巴爾-2020」演習實現了四國首次軍事協同演練之後,這四個國家在今年年初還進行了外長會,而且正在醞釀舉行首次「美日印澳」領導人會議,企圖讓這個「安全對話機制」真正走向「亞洲版北約」。
另外,英國、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今年都已經派遣或者宣佈計劃派遣軍艦前往南海,響應美國的所謂「航行自由」行動。
最重要的是,在特朗普政府大幅提高對台軍售的頻率及謀劃出售攻擊性武器後,島內一些人企圖倚美拒統、以武謀「獨」。

國防費占財政支出比重看遠低於美俄印

實際上,關於「中國軍費增長高不高」,這都是西方政客和媒體炒作出來的一個話題。是他們炮製「中國軍事威脅論」時,想要在西方輿論場證實他們觀點的一個「抓手」。在他們預設觀點的報道引導下,很多東西被他們模糊或者掩蓋了。
一位軍事問題專家說,其實2019年7月發表的《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也是中共十八大以來的首部綜合型國防白皮書,把這個問題說的很清楚。
中國的國防費到底高不高,通過橫向比較就一目瞭然。從國防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占國家財政支出比重和人均國防費水平三個維度,比較2012至2017年的有關情況顯示,中國國防費占國內生產總值平均比重約為1.3%,遠低於美國的約3.5%,俄羅斯的約4.4%,也不及印度的約2.5%。
從國防費占財政支出比重看,中國平均約為5.3%,也遠低於美國、俄羅斯和印度。從人均國防費看,2017年度中國國民人均國防費遠低於除印度之外的所有大國。因此,同為戰略和政治獨立的大國,中國國防開支在此基礎上保持適度增長顯然是合理的。
中國國防費開支的方向,同時具有社會建設性和歷史補償性,且完全服從於國家防禦性戰略的需要。
眾所周知,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前半程,軍隊長期過緊日子,導致軍人待遇和福利保障長期處於低水平,裝備水平落後、戰略訓練水平很低,與其他國家特別是軍事大國相比,歷史拖欠較多。
中國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曾經在講座中介紹,自己剛當兵入伍的時候,深刻體會到軍隊生活的艱苦。有時候一頓飯,一個班一桌人都沒有菜,只有幾塊豆腐乳,主食就是饅頭。
自2012年以來增長的國防費,主要用於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相應提高官兵生活福利待遇和改善工作、訓練生活條件;更新老舊裝備,穩步提升防禦性武器裝備的現代化水平;保障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保障實戰化訓練和部隊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
另外,伴隨著國際利益拓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軍隊更加積極地履行同國際地位相稱的國際責任和義務。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和義務,也是國家適度增加國防費的重要方面。
外界有目共睹的是,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執行亞丁灣、索馬裡海域護航任務,中國軍隊不斷加大參與國際維和、國際人道主義救援等行動的力度,在力所能及範圍內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和義務,提供更多公共安全產品。
這位軍事問題專家說,最關鍵的是,我們發展國防力量的性質,重在戰略防禦。中國永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範圍。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21-03-06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