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忽快忽慢 心律不整很要命


(本報綜合報導)一名72歲女性因睡眠品質不佳導致心律不整病情惡化,經電擊跟插管急救重拾生命徵象,住院期間從詳細記錄的心電圖變化,幸運找出「心跳太慢」病因,經裝上心律調節器後脫離呼吸器。

這位女性有糖尿病史,中風3年,以往睡眠品質不佳就會出現氣喘、心悸等心律不整症狀,整個人很不舒服,最近這次的急救過程引發惡性心律不整,雖經電擊跟插管等侵入性治療度過危機,但她的家人不捨她受病苦折磨,一度萌生放棄念頭。

植入心律調節器救命

在加護病房觀察期間,找出「心跳過慢」病因,透過簡單局部麻醉在皮下植入心律調節器,裝上電池,當機器偵測到病人心跳太慢時,就會啟動傳導帶動心跳,之後再給藥,從而解決心律不整引發惡性頻脈問題。

這位女性真的很幸運,因為過去像她這種心律不整引發的惡性頻脈,即使是裝24小時的心電圖,都不見得找得到病因,此次能在3天內揪出原因很不容易,必須歸功於專科護理師一發現情形不對就做心電圖,取得更多參考資訊,才能提供醫師正確判斷病因。

「心跳過慢」是指心跳速率每分鐘少於60次,有些人並沒有症狀,出現症狀的人有可能因為腦部血流不足,而產生暈眩、倦怠、嗜睡、意識模糊,嚴重者會發生類似中風、抽搐,甚至昏迷併發症。
發生率1% 調整作息可改善

台灣「心律不整」發生率達全國人口的1%,近8成是良性,通常是因作息不良引起的,透過調整生活作息、建立規律運動加上定期追蹤病情,自然可以解決問題;剩下的2成惡性心律不整,病因除了心跳太慢之外,還包括心房、心室顫動等,這類病人可能會有心臟突然跳動太快、胸悶的感覺,嚴重者可能會休克、昏倒,甚至猝死,可以藉由藥物或是電燒等其他方式改善,與疾病和平共處。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21-01-15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