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篪透露外交格局最新調整:美國地位有變



(綜合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主任楊潔篪撰文,談「十四五」的外交工作,透露經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衝擊,中國的外交佈局已有微妙調整。

11月30日,楊潔篪在中共黨媒《人民日報》刊發《積極營造良好外部環境》一文稱,疫情使世界大變局加速演變,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調整,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將面臨更加複雜變化。用他的話說,就是中國將「不斷完善以周邊和大國為重點,以發展中國家為基礎,以多邊為重要舞台的外交佈局。」

在中國官方的語境中,「大國」是指美俄歐,其中又主要是美國,所以歷來都有中美關係是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的說法;「周邊」則是指鄰國,包括陸地與海洋的近鄰;而所謂「多邊」是指聯合國、亞太經合、上海合作組織、金磚五國、G20等多邊國際平台。

香港《明報》12月2日報道稱,過往「周邊」雖稱是「首要」,但卻排在被稱作「關鍵」的「大國」之後。而今次楊潔篪的新提法則是把「周邊」和「大國」同樣列為「重點」,而且「周邊」更位居「大國」之前。

中國自2006年以來,外交總體佈局都是「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重要舞台」。

在講究遣詞用句的中共話語體系中,這種調整絕非隨意之舉,而是有深刻的含義。就像以「內循環」為主的內外「雙循環」中國經濟新格局一樣,疫情後的中國外交也突顯了「周邊」上升、「大國」下降的新格局。

早在2015年,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就提出「中國外交,『周邊』比美國更重要」的觀點,他認為,大國崛起是需先成為地區強國,而後再成為全球性強國;崛起的性質是趕超世界最強國,最強國只能是崛起國的障礙而不可能成為其支持者,中美之間由此產生結構性矛盾。

閻學通的觀點,挑戰的是「只要搞定美國,一了百了」的論述,現在其觀點被官方採納,不是因為「搞定美國,也未必一了百了」,而是官方意識到根本「搞不定美國」。

報道稱,中國外交佈局的調整有跡可尋,疫情以來中國明顯加強了周邊外交的力度,楊潔篪和中國外長王毅近段時間頻繁出訪東南亞和日韓,習近平更破例在廣西南寧舉行的第17屆中國東盟博覽會開幕式上視像致辭。

此外,早在2013年,習近平就對周邊外交提出了「親誠惠容」四字方針。所以王毅前日在一個中日論壇上呼籲日方,「體現做為近鄰的理解和包容」。

不過,這似乎並不意味中國會在領土主權上作任何妥協,正如楊潔篪在文章中所言,在台灣問題上堅定維護「一中原則」,在涉港、涉疆、涉藏等問題上「決不允許外部勢力干涉中國內政」,「在南海等問題上,有效維護我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20-12-04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