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德成疫情分水嶺


(綜合報導)今年73歲的威爾弗瑞德(Wilfried Just)與66歲妻子華爾特勞特(Waltraut Just)自1985年移居施威林(Schwerin)後,一住就是35年。回想當年施威林有上百個小孩到處亂跑,每到假日湖邊人潮多到連沙灘都看不見。

華爾特勞特感嘆道:「現在這裡都是老人,我們也不常出門了。」數十年來當地年輕人口外移、經濟蕭條,但或許因為這樣才讓她與丈夫免受疫情威脅。

施威林維持零死亡紀錄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施威林一直維持零死亡病例的紀錄。施威林所在的梅克倫堡西波美拉尼亞省是昔日東德五大省之一,面積相當於美國紐澤西州。當地平均每10萬人僅有75人確診新冠肺炎,反觀西德最繁榮的巴伐利亞省確診病例比重高達七倍。

雖然缺乏科學研究證實德國東西部疫情落差的確切原因為何,但不少專家認為,東西德合併至今,兩地在經濟、社會、文化上的差異依舊顯著,是導致疫情落差的主因。

去年東德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GDP per capita)只有全國平均值的79%,若排除位處東西德分界的柏林,去年東德表現只有全國平均值的73%。東德不僅人口密度較低,也缺乏工業重鎮及大型企業。

位於不來梅的萊布尼茲疾病預防與流行病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錫布(Hajo Zeeb)表示:「東西德之間的鴻溝至今尚存,令人感到訝異,但這次反而讓東德占了優勢。」

1990至2019年東德共有220萬人外移到西德謀生,光是東德的薩克森安拉特省就流失四分之一人口。同一期間西德人口增加540萬人,其中除了東德外移人口之外,還包括不少外籍移民。

錫布表示東德人口老化是躲過疫情的原因之一,因為外界普遍懷疑去年冬天爆發的第一波疫情是德國年輕人到義大利滑雪勝地度假時感染,且近日爆發的第二波疫情也多半是年輕人群聚所導致。東德人口平均年齡47歲,高於全國平均值44.5歲。

東德確診人數低於西德

除了施威林之外,羅斯托克、萊比錫、德勒斯登等東德大型城市確診人數也低於西德城市,令專家懷疑在人口密度低之外還有其他原因造就東德的防疫優勢。

羅斯托克大學醫院病毒學家雷辛格(Emil Reisinger)認為,德國兩大國際機場位於慕尼黑及法蘭克福,相較之下東德人出國較不方便,且東德距離滑雪勝地阿爾卑斯山較遠,都是造就境外移入確診病例偏低的原因。

施威林北部行政區首長威斯(Kerstin Weiss)表示,梅克倫堡西波美拉尼亞省的平均可支配所得是全國最低,這也代表當地人較不能負擔昂貴的出國旅遊計畫,相對降低感染風險。

政治人物則認為,東德防疫有成要感謝地方政府超前部署。施威林市長巴登席爾(Rico Badenschier)表示:「我們在第一波疫情正式爆發前就下令封鎖。」施威林在3月11日通報首例確診病例,3月16日當地政府就下令關閉學校。另一東德城市耶拿(Jena)在4月下令民眾進出公共場所須戴口罩,創全國首例。

不來梅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希爾瑪(Till Hilmar)引述研究指出,東德曾經歷共產統治的老年人,不像西德人那樣熱愛社交,也比西德人更能接受政府干預。這樣的文化差異,也在疫情中成為東德的防疫優勢。

經濟學家認為,姑且不論東西德在人口組成及文化上的差異,長久以來東德經濟結構上的問題恰巧在疫情爆發後形成防護網。Ifo經濟研究院預測,今年東德GDP將萎縮5.9%,不及全國GDP的6.7%跌幅,主因是德國工業重鎮大多位於西德,因此疫情重創製造業反而對東德影響較小。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20-10-19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