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薇院士:當前新冠病毒突變對疫苗影響微乎其微



(綜合報導)北京日報客戶端消息,一襲修身的套裝,一貫的短髮和金絲邊眼鏡,18日上午,在全球科學與生命健康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陳薇優雅地亮相。
站在論壇講台上,她講述重組新冠疫苗研發進展。她說,當前病毒突變點位是D614G,位於B細胞抗原區,該突變對該區域結構影響很小,其與受體結合區域的距離相對較遠,對抗原性影響有限,因此,這個突變對疫苗的影響微乎其微。另外,針對55歲以上人群,團隊即將圍繞疫苗開展更大規模的臨床試驗。
這次主旨演講,陳薇帶來了精心準備的一份PPT,第一頁上即展示了截至今早8時更新的最新全球疫情數據,全球感染人數已有2996萬多例,死亡人數達到94萬多人。
如何抗擊病毒?疫苗是防疫最有力的科技武器之一。陳薇提到,世衛組織昨天更新的數據顯示,全球已有182個新冠候選疫苗,其中有36個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還有146個進處於臨床前研究。
目前,全球處於三期臨床試驗的新冠疫苗有9個,陳薇團隊和天津一家公司聯合研製的疫苗是其中之一。她說,他們的疫苗採用了一個比較成熟的平台,就是複製缺陷型人5型腺病毒載體,此前基於該平台,團隊已經有一個疫苗品種上市,還有4個品種處於臨床或臨床前階段,首個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就是通過該平台開發出來,當時探索了「同源初免-加強」免疫策略。
對於備受關注的新冠疫苗,陳薇回顧她的團隊研製重組新型冠狀冠狀病毒疫苗(腺病毒載體)的出爐過程:

3月9日,提出臨床申請;

3月16日,一期臨床試驗在武漢啟動,完成第一針接種,此後,108名受試者全部產生抗體;

4月12日,率先進入二期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

4月16日,在武漢完成508人接種,期間團隊開展一次比較大的探索,當時國外一般受試者是18歲到55歲,團隊將受試者分為兩組,一組為18到54歲,另一組為55歲以上。對此,陳薇解釋,因為後者當中重症率更高,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對象。

7月20日,二期臨床試驗進展成果發表於《柳葉刀》。數據顯示,單次接種28天後,99.5%的受試者產生特異性抗體,89%的受試者產生特異性細胞免疫反應,有望為人體對昂新冠病毒感染提供「雙重保護反應」;同時研究首次驗證了55歲以上年長人群的免疫效果。

今年8月,在18歲以上人群中開展的適應性、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多中心三期臨床試驗開始推進。

9月11日,「一種以人複製缺陷腺病毒為載體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正式獲取了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除此以外,陳薇團隊還在研究重組新冠抗體,希望為臨床提供可能的特效藥。另外,她透露,針對55歲以上人群,團隊即將開展更大規模的疫苗臨床試驗。

當下,科學家在與新冠病毒賽跑,可病毒本身也在變異。公眾更關心的是,病毒變異之後,疫苗還有效嗎?

對此疑問,陳薇現場用數據說話,以科學知識解答,她提到,當前病毒突變點位是D614G,位於B細胞抗原區,根據同源建模該突變對該區域結構影響很小,另外,D614G與受體結合區域(RBD)的距離相對較遠,對抗原性影響有限。她得出結論,這個突變對疫苗的影響很小,微乎其微。

現場還有一處細節,陳薇院士PPT封面上,清晰地標注今天的日子--9月18日,演講之初,她首先道出一句「題外話」,「89年前的九一八事件提醒我們要銘記歷史,要更加奮發圖強」。

演講結束前,陳薇表示,全球多個頂尖團隊都在奮力研發疫苗,可以說拿出看家本事,在她看來,這個齊心協力的過程也是一個非常好的互相學習的機會,「只要一個國家沒有控制住蔓延,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所以,我們要走的路還非常長,我們也會更加努力地去做好這件事情。」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20-09-19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