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顫抖家長免慌 未必是癲癇


(本報綜合報導)未滿月的小星有時在哭鬧或換尿布時,雙腳會快速抖動;11個月大的小晨生長發展都很正常,最近卻發現身體會顫抖,好像在打冷顫一樣,雖然時間只有短暫幾秒,而且顫抖前後意識都很清楚,讓家長十分擔心,不知道小孩會不會是癲癇發作。

癲癇症狀包括意識喪失、手腳抽動或僵直、眼睛上吊、牙關緊閉、口吐白沫、嘴唇發紫,但有些新生兒及嬰兒時期的癲癇表現,並不是這麼的典型或明顯,像是眼神偏移、咀嚼、點頭等等,這也常是家長最擔心的。

大腦尚未成熟的「怪」動作

事實上,嬰幼兒的大腦尚未成熟,因此在發育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良性的「怪」動作,這些動作可能會反覆出現,但不影響正常的神經發展,且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消失。
約3-4個月大 會逐漸消失

以小星的情況來說,屬於新生兒顫動,或稱「悸動」(jitteriness)。研究統計,大約44%的新生兒可能出現短暫性的全身性肢體抖動,約3-4個月大會逐漸消失,家長可以根據以下新生兒顫動的臨床特點,觀察並判斷與癲癇的不同。

嬰兒時期顫抖發作屬一種良性動作,像小晨的「顫抖發作」(shuddering attack)情況,通常好發在一歲以下的嬰兒時期,根據研究,發生率約為7%,屬於嬰幼兒的一種良性動作,大部分的小孩,在2-3歲前會獲得改善,並且症狀消失。

遇到孩子有不正常的抽動時,家長請不要驚慌,先冷靜觀察孩子的症狀,例如:有哪些動作?什麼時候會發生?發生的頻率?持續多久?是否有呆滯、意識喪失的情形?
家長可觀察或就診提供影像

就診時,可以提供孩子發作時的影像紀錄,對於臨床醫師的判斷很有幫助;此外,醫師也會透過問診、家族史和身體檢查,評估孩子是否有神經方面異常,良性的不自主動作可先密切觀察。

反之,若認為有癲癇的可能性,還是會安排進一步的腦波檢查加以確定。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20-07-07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