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古代有袋動物新種

揭示袋熊掘洞行為演化

(綜合報導)自然科研旗下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篇古生物學研究論文稱,科研人員在南澳大利亞發現並報告了一種古代有袋類動物的新種,它代表迄今為止已知發掘的最古老的澳大利亞有袋類動物之一,其解剖特徵有助於學界進一步理解現代袋熊的演化及其典型的掘洞行為。
該研究論文通訊作者、英國索爾福德大學古生物學家羅賓•貝克(Robin Beck)等通過對南澳大利亞艾爾湖盆地發掘的一塊頭骨和部分骨架研究發現,該化石可追溯至漸新世晚期(約2500萬-2600萬年前),屬於袋熊亞目的一個新種。
袋熊亞目曾是多樣性最豐富的有袋類動物演化組之一,目前只剩袋熊科中的3個物種和考拉仍然存活。
羅賓·貝克等將此次新發現的物種命名為「Mukupirna nambensis」,種名源自艾爾湖和弗羅姆湖周邊地區所講的迪埃裡語和馬利揚加帕語中的「muku」(骨頭)和「pirna」(大),其體重估計為143-171千克,約為現存袋熊物種的5倍。
論文作者表示,根據骨骼鑑定出來的一些解剖特徵指向了掘洞行為,比如常見於掘洞動物的前臂的適應。不過,先前發掘的可追溯至較晚時期的化石證據表明,Mukupirna對於掘洞行為的適應不如其年代較晚的近親。這一點以及新種體型說明Mukupirna可能不具備現代袋熊所具備的真正的掘洞能力,但是可能通過刮挖的方式,獲取地表下面的食物如植物根莖。
羅賓•貝克說,Mukupirna是一種令人印象深刻的強大野獸。「考拉和袋熊是令人驚奇的動物,」他說道,「但像Mukupirna這樣的動物表明,它們已經滅絕的親戚更不尋常,它們中的許多都是龐然大物。」
羅賓•貝克等在論文中還指出,現存袋熊物種的另一種典型適應是可以持續生長的專門的臼齒,但是Mukupirna也沒有,這表明在袋熊的演化過程中,用於挖掘的骨骼解剖學適應早於牙齒變化。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20-07-04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