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擴軍「對抗中國」澳學者潑冷水:不是一個體量



(綜合報導)長期在反華議題上給自己加戲的澳大利亞人,最近「動真格」了。7月1日,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公佈了該國《2020新版國防戰略》,宣佈澳大利亞將在未來10年投入2700億澳元(約合1860億美元)國防預算,占澳大利亞GDP的2%。
在這份預算書中,澳大利亞將發展海陸空遠程打擊能力,採購隱形戰機,大型水面和常規潛艇等先進裝備,並投資建立國防工業。澳大利亞此舉也被部分西方媒體稱為,是在「對抗中國」。
面對此事,澳大利亞不少媒體和專家學家予以批評。悉尼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外交政策和國防研究員、副教授布倫丹·托馬斯-努恩7月1日在英國《衛報》發表文章,對莫裡森當局的擴軍計劃表達反對。
托馬斯認為,澳大利亞的確面臨「國防威脅」,但澳大利亞體量遠小於中國,不可能和中國同台競技;政治上,澳大利亞政府也很難確定自己願意冒多大軍事風險;澳大利亞應該和中國增加交流,而不是遏制中國;未來,澳大利亞乃至美國都不會有超過中國的科技優勢,但澳大利亞仍然應該投資新技術保持自己「中等強國」的競爭優勢。
布倫丹·托馬斯-努恩在《衛報》發表的文章題為《澳大利亞勇敢地站出來面對中國--但這一切值得嗎?》,就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日前提出的《2020新版國防戰略》和《軍力架構計劃》發表看法。
文章認為,強大的國防是四個相互關聯的因素的結果:充滿活力的經濟;一個教育良好、包容且堅韌的社會;一支依賴於靈活反應而不是仰仗體量的軍隊;以及積極靈活的外交。而澳大利亞在投資外交時候,需要將國家力量的所有要素彙集在一起,並利用這些因素實現國家利益。
那麼,澳大利亞準備好挑戰中國了嗎?作者寫道:勇氣可嘉。但要記住,風投往往是死後才會有收益的。
如果澳大利亞想要遏制中國,那麼莫裡森的擴軍計劃是遠遠不足的。要知道,無論一個輕量級選手再努力進步,都無法與重量級選手打擂台。輕量級選手會被打碎。
作者隨即發問:那麼澳大利亞政府能從10年2700億美元的投資中得到什麼呢?這種擴軍計劃是能應對未來「更貧窮、更危險、更無序」的世界,還是反映出澳大利亞與鄰國合作,創建一個更穩定、更安全的世界?或者只是反映出澳大利亞內心的恐懼?「印太主權」意味著什麼?
作者認為,澳大利亞要做的不是遏制中國,而是和中國接觸。
托馬斯-努恩隨後也為澳大利亞的國防政策提出了不少建議,他認為,一個靈活的澳大利亞國防軍是必要的,澳大利亞的國防策略已經注重構建一支擁有更多功能的海軍。這意味著澳大利亞應該建造潛艇而不是護衛艦,但政府還沒有給潛艇鋪設龍骨,同時,導彈數量永遠是遠遠不夠的。
中國作為科技強國的崛起,給澳大利亞國防政策帶來了很重要的影響。多數專家估計認為,到2020年中後期,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的國家研發支出將達到美國、加拿大、英國、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的總和。這些科技研究將增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事能力,並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技術為何已成為美中戰略競爭的核心要素。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20-07-03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