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苗 拼明年4月上市 全球研發競賽 英牛津搶今年10月問世


  (綜合報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未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指出,台灣研究團隊研發中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最快今年秋季進入人體臨床試驗,力拼明年4月或5月量產上市,首批百萬劑將優先提供醫護人員施打。各國競相研發疫苗,現以英國牛津大學進度最快,盼能於今年10月底前搶先問世。

  指揮中心表示,國際疫情尚未緩解,預防和治療新冠病毒的疫苗與藥物,將是後續防疫重要利器。指揮中心研發組組長、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梁賡義(賡,音同耕)指出,全球100多個研究單位正在研發疫苗,目前已有10件進入人體臨床試驗。

  最快秋季人體試驗 陳時中:著重安全性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各生技公司一再宣稱研發進度,但尚無人完成人體臨床試驗第二期,台灣疫苗量產後仍要看保護力、安全性,才能決定是否採用。他強調,研發疫苗的動物及毒理試驗相當重要,如已完備就可進入人體臨床試驗第一期,政府會適度提供協助,如垂直整合研究研發、委託等,及水平整合研發、製造廠商一起供應,盼讓疫苗發展更順利。

  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目前疫苗研發以英國牛津大學進度最快,已於上月展開第二階段臨床實驗,預計為1萬人接種,盼疫苗能於10月底前搶先問世。新冠肺炎發源地的中國有4單位正在研發疫苗,放話年底前就會有產品問世,並在武漢和北京蓋了大型疫苗廠,可年產上億劑。

  美國麻州生技大廠莫德納(Moderna)上周則在美招募600人,進行疫苗第二階段臨床實驗,下月將展開最後階段臨床實驗,將有3萬人參加,預料最快明年獲准上市。

  面對全球防疫需求,梁賡義說,與其盼望國外能供應足夠疫苗給台灣,不如台灣厚植自製疫苗能力,目前國內研究團隊除了中央研究院及國衛院,另有3家生技業者也在研發疫苗。

  國衛院研發項目包含合成胜肽疫苗、DNA疫苗、重組病毒疫苗、次單位疫苗,已與3家廠商產學合作,最快秋季進入臨床人體試驗。中研院開發的奈米疫苗、減毒牛痘病毒疫苗,也已與2家廠商合作,進行疫苗劑型與劑量優化。至於國內3家生技業者研發的疫苗,多數預計年底前可進入臨床人體試驗。

  梁賡義表示,國衛院與衛福部食藥署、疾管署都有充分合作,將依照毒理試驗安全性,安排三期人體臨床試驗,有可能比照美國,第一期臨床和毒理試驗同時進行,以便加速通過,預計第一期臨床試驗需40至60名受試者,第二期100到200人,第三期通常要千人。第一期臨床和毒理試驗最快本月至下月可展開,若一切順利,預計明年4、5月可完成第三期臨床試驗。

  梁賡義指出,第一、二期人體臨床試驗可在國內完成,第三期需要大量受試者,台灣確診個案少,必須與其他國家合作,已有外國駐台辦事處參訪國衛院、中研院,表達可引進國外合作廠商以加速疫苗開發,國衛院也希望得到和國外廠商合作的機會。

  百萬劑醫護優先打 慢性病患及老人其次

  若人體試驗順利完成,梁賡義預估最快明年4月或5月疫苗就有機會量產上市,首批量產百萬劑將率先讓醫護人員施打,以台灣有40萬到50多萬名醫護人員推算,每人若須打2劑就要約百萬劑。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解釋,疫苗完成後要選擇接種族群,首先是容易傳染給他人者如醫護人員,其次是容易併發重症及死亡者,如慢性病患者與65歲以上長者等,須優先施打。

  除了研發疫苗,國內學研界也積極研發治療新冠病毒的候選藥物,梁賡義舉例,國衛院已找到具抑制新冠病毒活性的化合物,初步實驗結果顯示極具開發潛力及價值。中研院篩選出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抑制劑,此強效的蛋白酶抑制劑可在體外抑制新冠病毒複製。長庚團隊及國衛院、國防醫學院預醫所也分別找到單株抗體藥物,抑制新冠病毒能力高逾90%。

  此外,原用於治療伊波拉病毒的藥物「瑞德西韋」,經多國臨床實驗顯示可能有助治療新冠肺炎,國內有3家醫院參加該實驗,且已獲食藥署核准有條件使用,本周發出藥證後預計下訂千人次藥品,最快下月底到貨;常用於治療關節炎的「羥氯奎寧」老藥新用於治療武肺,國內也有多家醫院進行臨床實驗中。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20-06-04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