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日記/發展核武1】蔣介石啟動桃園計劃 台灣瞞美製造核彈


編按:蔣經國是對台灣影響最大的領導人之一,他從1937年5月開始寫了42年的日記,其中有國家機密、有困難的決策、更有他個人與家族成員的忿怨與無奈。今年2月,《蔣經國日記》於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正式開放後,許多研究者因疫情影響無法前往查閱,台灣資深媒體人黃清龍成為全球入館詳閱日記的第一人。

(綜合報導)擁有核武對台灣來說,已經是一個過去式的議題;自1988年張憲義被美方策反叛逃後,台灣已經不可能再發展核武。

美方禁絕台灣發展核武,主要是擔心一旦兩岸都擁有核武,可能出現區域性核武競賽,影響美國的國家利益。但其實早在1970年代後期美國就曾突擊檢查台灣中山科學院,發現台灣正在祕密發展核武,於是施壓蔣經國要求必須停止核武發展計畫。

此事過去少見披露,筆者發現蔣經國日記1978年有所記載,當時蔣和美國大使談得很火爆,雙方不歡而散。為此蔣經國還遷怒於侍衛長,把他痛罵一頓。

之後蔣經國決定向美方讓步,承諾研究核能限於和平用途,並同意接受美方查核。不過,這顯然是在欺騙美方,否則就不會有10年後的張憲義事件。

2016年張憲義接受中研院研究員陳儀深訪談時透露,台灣為了規避美方查核,曾另外建立一個系統來發展核武,今年三月剛過世的郝柏村則是核心人物。當然,背後還是得有蔣經國的支持才行。

先來回顧台灣發展核武的經過。1953年底美國總統艾森豪在聯合國公開發表《原子能和平用途》演說,其中提到了分享核能技術的主張,蔣介石受此鼓舞,決定以和平用途為名,研發核武。

1956年1月,清華大學在行政院的規劃下在新竹復校,第一年就創設「原子科學研究所」,陸續聘任國際知名物理學家吳大猷、以及放射和核子研究專家孫觀漢等學者來台任教。同時,清華大學以實驗為名,向美國奇異公司購買了一座實驗用原子反應爐,軍方也開始派人報考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研究所。

除了積極培養人才,蔣介石也暗中尋求外援。1963年,蔣介石邀請以色列核彈之父伯格曼秘訪台灣。伯格曼到台灣後,建議蔣不要單獨發展核武,而應當核能、核能電廠、核武器、飛彈四項並舉。蔣介石十分贊同,責成時任國防部副部長的蔣經國進行籌劃。

依照伯格曼的建議,台灣的核子研究同時布局在核武和民生用電。但大陸研發核武的速度更快,1963年10月16日,大陸在新疆羅布泊成功試爆了第一枚原子彈,成為第五個擁有製作核武器能力的國家,對台威脅也大大提升,大受刺激的蔣介石開始約見台灣核能專家,探討核武發展。

1965年,蔣介石下令組建隸屬國防部的中山科學研究院,以及直屬行政院編制交由中山科學研究院管理的核能研究所。1968年,蔣介石再次下令以清華大學的教授為核心,推動「新竹計劃」,準備全力發展核武。

但因吳大猷等學者的反對,為了安撫這些學者,防止消息泄露,軍方只好另起爐灶。加上1968年,聯合國通過《不擴散核武條約》,交由國際原子能總署嚴格監控各國,並禁止核武器買賣和製造。導致新竹計劃剛一起步就夭折。

蔣介石仍不死心,下令軍方啟動「桃園計劃」,由中正理工學院畢業生為主的軍人擔綱實施,張憲義就是在這時候開始參與核武計畫研究。

1969年7月,中山科學研究院正式運作,下轄核能所、火箭所、電子所和化學所。核能所向加拿大購買了一座四萬千瓦的重水式原子爐和鈾燃料棒,使中山科學研究院具備了產制核燃料的能力。

這一時期,中山科學研究院的研發核武行動如火如荼,火箭研究所展開自製飛彈研究的「雄風計劃」,核能研究所也以科學研究為名,行提煉核彈原料鈽239之實。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20-05-25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