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第一線索鏈」中斷,怎麼補上?



(綜合報導)應對武漢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迅速完成了病毒全基因組測序、PCR診斷試劑研製、病毒電鏡圖片製作、病毒分離培養等多項工作,專業性和應急反應速度得到了相關政府部門的肯定,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對我國公佈病毒基因組一事表達了感謝。

但對於這個新型病毒,十幾天來,人們仍舊不知道它從哪裡來,有何致病特徵,致病機制是什麼……「如果病原體數據庫中的病毒群和未知病毒存在一定的同源性,就像是它的各種『親戚』,如果針對每一位親戚都有一定的瞭解,有對應的檢測試劑、抗體以及相關信息,那麼對未知病毒的應對將快更多。」1月17日-18日,香山科學會議召開的「病原組國家大數據與生物安全」學術討論會上,相關專家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或新發病原體引發的傳染病正在探索「治本」方案。

宿主消失,「第一線索鏈」中斷

當新的病原體開始威脅人的健康,人們需要回答「是什麼?為什麼?從哪來?如何治?」的問題。北京化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童貽剛解釋,「新發傳染病發生之後,我們至少要回答四大問題:病原體是什麼?病原體如何致病?病原體從哪裡來?該病應該如何治療?」

目前看來,經過十幾天來緊張的研究,武漢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疫情中第一個問題有了答案:實驗室檢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獲得該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

然而線索鏈在第二個問題卡住了--病原從哪裡來至今未解。

華南海鮮市場已經休市,該市場雖被稱為為海鮮市場其實也很可能非法售賣其他野生動物,但目前市場監控視頻已無法調出、調查組也難以通過調查「復盤」曾經真實的情況,也就難以鎖定攜帶病毒的動物,但調查組的確在華南市場的環境樣品中檢測到了新型冠狀病毒,多位資深的病原微生物專家更傾向於病毒是由在這裡非法售賣的野生動物傳播,並且認為究竟是非法售賣了什麼,誰非法售賣,將難有確切結果。

隨著華南市場的休市,病毒的中間宿主也消失了,「制伏」病毒的線索鏈也隨著中斷。第一時間瞭解病毒的中間宿主,對於控制疫情擴散和防止疫情復燃具有重要意義。

病毒身世大「起底」,還差國家數據庫

病毒隨著宿主「去而復返」的可能微乎其微,防疫之戰卻一刻不能等,林林總總的遠近親總能不同角度提供線索,通過將新發病毒與已知病毒數據庫比對,將有助於揭去未知病毒 「面紗」。

「通過全基因組測序瞭解它與哪些已知病毒具有同源性,確定新發病毒的種類,隨後需要通過一些血清學實驗,比如患者恢復之後體內有該病毒的抗體,證明該病毒發生過感染,應該是病原。同時分離培養病毒,再對宿主進行攻擊,宿主發病後再一次在發病宿主身上檢測到該病毒,才能明確就是這種病毒引發了疫情。」童貽剛說。

「病原基因組的應用可以解決很多以前比較難以解決的問題,比如說檢測新發病原體,進行病原體的流行狀態的監測和爆發的跟蹤,結合地理、生態、社會等因素,研究病原體的發生、發展的機制以及預測的流行趨勢,分析病原體的耐藥特徵,為臨床用藥提供參考等。」童貽剛一口氣列舉了病原體國家數據庫的「能量」。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朱寶利表示,病原組國家數據庫建設應包括病原體的分離培養和保存,病原體表型(致病性、耐藥性等)鑒定和基因組完成圖測定以及病原體基因型與表型的對應分析,形成病原組綜合數據庫。「如果數據庫足夠龐大和深入,最終將可以通過基因組序列確認病原體的致病性和耐藥性,以及病原體的來源,對病原體實現快速鑒定和溯源。」

提前預測,可以做到

等到傳染病突然暴發就晚了,能不能做到預測、預警?

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建國表示,近年來,我國科學家發現的3種新的病原體,都是先分離到微生物,後發現人類病例,如溫州病毒、山羊無形體、荊門蜱傳病毒等,在發現之初都對其致病性做了預測。

「目前已知的人類病毒不到病毒種類的1%,隨著人類活動範圍的不斷擴大、社會與地理生態環境的不斷變化,人類與野生動物、昆蟲等媒介動物的接觸機會不斷增多。這些在自然界長期存在的病原體突破物種屏障傳播到人和家畜造成新發傳染病的概率將大大增加。」徐建國說,反向病原學(先發現、分離、評估新的微生物,後預測可能引發傳染病的病原體)越來越被證實可行。

當務之急是重視野生動物微生物組的調查研究,提出可能出現的新發突發病原體目錄,即「劃重點」。「冠狀病毒應該列為重點排查對象,近些年反覆出現,近些年我們一直在發現一些致死性的新髮冠狀病毒。」童貽剛說。

此外,相關專家認為,蜱蟲作為中間宿主不僅會促成病原體跨種間的傳播,還會使病毒變異速度陡升,也是未知病毒的典型「集散地」。

不管哪種「補鏈」手段,都是基於常年、深入的基礎研究和層次分明的數據積累,更離不開高效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以及具體操作上的對數據的組織和管理。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20-01-20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