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腹敏飲食療法 改善腸躁症脹痛


(本報綜合報導)36歲的陳小姐是一名上班族,工作壓力大,過去兩年常感到腹痛、腹脹,讓她煩躁的是,症狀經常發作,每週至少一次以上,通常排便後,腹痛會緩解,且腹部不適症狀會伴隨排便次數增加,但到胃腸科門診做許多檢查,都未發現異常。成大醫院評估診斷是俗稱腸躁症的大腸激躁症,患者使用「低FODMAP(低腹敏)飲食療法」後,腹脹、腹痛問題得到明顯改善。

成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楊貳翔指出,根據「羅馬準則IV」的腸躁症診斷定義為在過去3個月中,每週至少一天有反覆發作的腹痛,並且符合以下兩種以上情況:症狀與排便相關、排便頻率及型態的改變。

陳小姐在排除腫瘤、感染、發炎性腸道疾病等其他器官上的病變後,最後診斷是腸躁症。

楊貳翔表示,腸躁症在台灣盛行率約23%,好發於女性。除了規律運動、紓緩壓力與藥物治療外,也可從調整飲食著手。研究顯示,運用低腹敏飲食原則能減輕腸躁症的嚴重度,包括改善腹痛、腹脹、大便型態、頻率、便急、腹痛天數。

楊貳翔說明,FODMAP代表發酵性的寡醣、雙醣、單醣及多元醇,這是一群短鏈碳水化合物,具有不易被腸道消化或吸收及迅速被細菌發酵的特性。高FODMAP食物抵達小腸時,移動慢且將水份帶入腸道,在進入大腸時,會被腸道細菌發酵產生氣體,這些多餘的氣體與水份會導致腸壁拉伸和擴張。腸躁症病人因腸道過度敏感,拉伸腸壁會使患者出現疼痛、不適症狀。

楊貳翔表示,像茄子、四季豆、哈密瓜、葡萄、杏仁奶、無乳糖牛奶、雞蛋、海鮮、玉米片、燕麥、黑巧克力、糙米糖漿、澳洲堅果、花生、南瓜籽等都是低腹敏(低FODMAP)食物,較適合腸躁者患者使用,建議這類患者可與醫師、營養師討論適合的飲食清單,創造更健康的生活型態。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19-11-19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