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標深圳加速騰飛,香港還有什麼任性的資本?



(綜合報導)很多人現在還談論香港,但也有不少人覺得,這個話題已經開始變得不那麼重要。
尤其是北京「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出爐,其中給深圳的定位,對香港來說意味著什麼,大家心裡都很清楚。
香港目前群情激昂,對融入內地呈現出集體性心理抗拒,除了極少數有視野、有危機感的本地媒體(如HK01)或個人會關注這個議題,對大部分港人來說,無論是對大灣區規劃,還是對深圳的未來發展與定位,都嚴重缺乏興趣。
這是這個城市的悲劇,也是其因為被「反中」情緒裹挾產生的集體性失明與墮落。
香港已經回歸中國,是處在中央完全掌控之下的一個地方政府,它本可借助國家崛起契機,善用國家資源和自身優勢發展自己,中央政府也願意全力幫扶,但它自願走上另一條「不合作」的對抗性道路。
現在好了,香港可以繼續在它的自由資本主義市場裡游泳,而和香港毗鄰而居的深圳,則集國家之力和執政黨意志,要建成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一個「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桿城市」,兩種制度和模式的競賽,已經在一河之隔的兩岸展開。
過去一百多年香港能成為一個全球標桿城市,是自由資本主義成功的集中體現,它反襯出中國在封建時代晚期的昏聵與傲慢、在軍閥混戰的苦難,以及在極端貧窮年代的窘迫。
過去幾十年深圳的崛起和超越,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鄧時代成就的集中體現。現在,隨著「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出台,賦予了深圳建成另一個不同性質的「全球標桿城市」的使命,這場比賽的下半場又將開始。
這不僅是兩個城市的競爭,更是兩種制度和發展模式的競爭。
和香港相比,深圳還有不少短板,比如資本賬戶未能完全開放,資訊交流受到中共政府嚴厲管制,民主法治環境還不如人意。但與此同時,深圳也有香港無法比擬的諸多優勢,尤其是國家政策傾斜與資源大力挹注。
所以,再過若干年後,隨著深圳提速與香港停滯,歷史會不會以類似的動作,反過來也給香港一個教訓,這是大多數香港人當前看不到、也不願想的事。
這就意味著,隨著中國繼續發展,在中國崛起所帶來的百年歷史變局中,身處中國政治與經濟掌控之下,在精神上卻依舊普遍處於殖民地狀態的香港,還要迷茫、焦慮、痛苦很長一段時間。直到這場變局落定,美國的影響力從東亞消退,中國成為區域的絕對主導,香港人完成從身份到精神的二次回歸。
在此期間,只要以中美鬥爭為主軸的中西方博弈對抗(從國家利益到政治制度,從意識心態到價值觀等領域)存在,香港就不可能完全消停。
在本質上,香港和台灣問題是一樣的。它們雖然都是中國的內政,但因為複雜的歷史與現實原因,都有著中西方博弈對抗--尤其是中美博弈對抗的本質。
所以,香港問題不會在短期內解決,也不要指望能在短期內解決,香港的普遍意識形態與它所處的內外環境,它的殖民地歷史,都決定了其內部撕裂將會長期存在,兩地矛盾還會持續發生。
就眼前這場亂局來說,因為香港人的激情還沒有褪去,示威者的訴求因為這場騷亂的性質而根本不可能得到回應,想要它在短期內快速平息,除非借助國家強制力量,否則是不可能的。
但另一方面,就算是借助國家強制力量使其迅速平息下去,問題也會依然存在,裂痕反而可能會更加深重,而且還會被扣上一頂破壞「一國兩制」的帽子,對北京來說也有點得不償失。
所以,除非混亂已經超越國家底線和港府管治能力,由中央和國家強力武裝部門作為後盾,借助香港現有管治體系,通過軟硬兼施的各種手段,將暴力和混亂先行壓制下去,為後續出台治本之策爭取時間,對北京來說是最恰當的應對方案。
在此期間,對香港的騷動北京要保持淡定,能解決的問題盡量解決,其它香港願意折騰的事情就讓香港隨意折騰,畢竟那是「一國兩制」的地方,只要不超越法治和「一國」底線就可以。
對北京來說,重要的是要專心發展自己,照顧好人民生活,做好深圳這個「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成粵港澳大灣區,不斷提升國家實力,提升並完善國家和社會治理的現代化水平。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19-08-22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