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各有偏好「避免被動手腳」 學者驚人語:不是民調高就當選


  (台北報導)明年大選,總統與立委選舉合併,民進黨已完成立委提名,綠委初選時,民進黨合作過的民調公司,包括趨勢、全方位,精湛、公信力、典通、山水等,國民黨則找過全方位、典通、世新、愛普羅、TVBS、聯合報系等機構,今年七月藍營總統初選,還將找由5家民調公司各做3千份樣本,決定最後的總統提名人。除了典通之外,藍綠偏好的民調公司,似乎涇渭分明。不過民調公司都否認,自己有政治立場。

  據業內人士統計,現在至少三成以上的國會議員有雇用民調公司,事實上,山水民意研究公司總經理何麗萍就認為,現在民調報告早就是政治人物打選戰的「標準配備」,大家對民調的需求也反映在民調公司的數字上,10年內民調公司數量比起過去至少成長兩到三倍,到今年都還有新增,「現在20家跑不掉。」何麗萍說。

  長期從事民調工作的民調專家戴立安也指出,台灣民調的市場和公司確實近年數量大增,而不少政黨周邊組織、媒體甚至公關公司都開始設立民調部門。概括分類的話,民調機構大概可以分為幾種:由學校設立的例如政大選研、台北市立大學民意政策研究中心及世新大學也有民調部門。媒體自己成立的例如聯合報系、TVBS,中時民調中心轉型的愛普羅、風傳媒的台灣指標民調中心以及前身是東森民調中心的全方位市調中心都屬此類。再來就是一般的民調公司,視經營方式不同,除了選舉民調,也會接政府標案和商業機構的民調市調。

  對於自家政治民調是否有偏藍、綠或政治立場,各家民調公司主管們都表示不太可能,他們認為只要是專業取向的民調公司,都不會接類似案子,因為如果為了特定目的做民調,業內人士其實都看的出來,對於民調信賴度可能會有傷害,不利長期經營。

  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教授兼系主任莊文忠則表示,據他觀察,現今台灣無論是媒體、機構或公司的民調,有的具公信力、有的則較為可議,很難說有偏差的民調比例佔多少,但莊指出,大眾在看民調時,可以先檢視該機構之前有沒有長期在做民調報告,像有些突然因為某議題或某選舉才有民調的機構,就會比較有疑慮。

  莊文忠也分析,在初選激烈時或大選年,民調需求增加是很正常的現象,但以學理來看,民調是政治人物選舉策略或了解選民政策偏好的參考工具,並不是選舉結果預測,「不是誰支持度高,誰就一定當選。」莊文忠說,一方面,競選到開票前總有突發事件,一方面,民調受到研究設計的影響很大,大家應該要有此認知。

  對於挑選民調公司,國民黨組發會主委李哲華解釋,國民黨不論是哪一項公職選舉的民調,都會先由專家學者組成民調小組,在由專業與實務經驗考量下,擬定提供候選人挑選的民調公司,民調機構的選擇,不會由候選人們提供建議,挑選的理由當然會考慮到公正、客觀與信賴度的問題。

  國民黨立委陳學聖則說,如果在非初選的時間,通常候選人們會找光譜比較不同的民調公司,避免機構效應發生,但是在定勝負的初選民調,首要考慮當然還是信任度與熟悉度,免得在過程中被動手腳,同時有些參選人也不喜歡學術單位做民調,因為學術單位除了電話線少,民調時間會拉長外,有些訪員是學生或是工讀生,經驗與語言能力都可能不足,像是在桃園選區,就需要客語專長,如果訪員不懂客語,恐怕就會讓客家族群民調顯示不出來。

  民進黨立委吳思瑤表示,選擇民調公司的依據,是以專業度為優先考量,做民調要花錢,既然是筆支出,就要達到可信,目的是提供精確判讀,「絕對不是做來自我安慰,也不用花錢買心安」。她說,鎖定專業的民調公司後,長期合作就會有互信基礎,固定那找幾家就變成習慣,也不會去找有藍營色彩的民調公司,這是很自然的市場法則。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19-05-24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