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兩萬字發聲背後 任正非是個怎樣的人



(綜合報導)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高科技企業華為公司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5月16日美國正式把華為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之中,總統特朗普同時簽署行政令,限制美國企業購買威脅國安的產品及技術,指向華為。5月20日路透社報道,擁有安卓(Android)系統的谷歌(Google)將會暫停與華為在軟硬件方面及技術服務上的合作,華為可以繼續使用免費的安卓開放源代碼操作系統,但不能夠使用谷歌專屬的軟件及服務,例如Gmail、YouTube、Chrome 瀏覽器。美國這一系列針對華為的組合拳,令許多人擔心華為將會被迫陷入至暗時刻。
儘管後來美國商務部又決定正式推遲對華為進行的出口禁令,予以90天的臨時執照,谷歌也隨即表示推遲停止和華為的部分商業往來,但華為的前景還是令人擔心。在此之際,向來以低調著稱的華為創始人、總裁任正非以兩萬字採訪回應了外界疑慮。
面對記者追問美國一系列封鎖壓制舉措的影響,他首先表現出作為華為掌舵人應有的淡定從容。他說「在最先進的領域不會有多少影響,至少5G不會影響,不僅不影響,別人兩三年也不會追上我們的」,「我們已經準備好了,我們最重要的還是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美國政府做的事不是我們能左右的」。他非但不抱怨,不訴諸廉價的悲情牌,不意氣用事,反而很有自信、底氣和定力。他之所以能這樣,是因為他在許多年前就已經未雨綢繆了華為的極限生存,耗費重金和人力從事芯片和操作系統的研發。這正是近來備受海內外輿論熱議的華為備胎計劃。
任正非說,多年前他就告訴華為同僚「遲早我們要與美國相遇的,那我們就要準備和美國在『山頂』上交鋒,做好一切準備,從那時起,就考慮到美國和我們在『山頂』相遇的問題,做了一些準備」。相較於去年另一家中國高科技公司中興由於美國一度實行的出口禁令,立刻陷入休克困境,差一點破產,華為的未雨綢繆確實有先見之明和憂患意識。這也反過來說明今天世界雖然全球化蓬勃發展,合作共贏已經是時代潮流,但終究還得受制於以民族國家為基礎和利益導向的世界秩序,不能沒有最壞的準備。那些故步自封、孤立於世界體系的觀念和行為固然絕對不可取,滿清的閉關鎖國即是深刻教訓,可另一種完全把希望寄托於世界產業鏈分工的想法,同樣過於短視。以此而論,任正非擔得起高瞻遠矚的讚美之詞。

其次,任正非在採訪過程中透露出的開放、包容、清醒和格局,亦是難能可貴。華為備胎計劃只是預備極限生存,「胎不壞,為什麼要用?」他還是希望「美國公司繼續能給我們供貨,我們共同為人類服務」,「我們不會排斥美國,狹隘地自我成長,還是要共同成長」,「我們將來還是要大規模買美國器件的,只要它能爭取到華盛頓的批准」,「他們能獲得批准的話,我們還是會保持跟美國公司的正常貿易,要共同建設人類信息社會,而不是孤家寡人來建設信息社會」。他特別強調「和美國在『山頂』上交鋒」只是以防萬一,「最終,我們還是要在山頂上擁抱,一起為人類社會做貢獻」,「自主創新作為一種精神是值得鼓勵的,站在人類文明的基礎上創新才是正確的」。凡此種種,說明他清醒認識到縱使孤立主義眼下來勢洶洶,但終究只是歷史長河裡面的支流,合作共贏、命運與共才是人類社會的持久之道。這也是中國古代天下體系和今天命運共同體理念,所共同追求的境界。 他還能以包容心態對待美國企業,理解美國企業的行為。與中國輿論場上一些盲目反美的民粹主義不同,任正非說「我們還是要非常感謝美國公司的,三十年來美國公司伴隨著我們公司成長,做了很多貢獻,教明白了我們怎麼走路」,「美國大量的零部件、器件廠家這麼多年來給了我們很大支持,特別是在最近的危機時刻,體現了美國企業的正義與良心」。他提醒人們美國是法治國家、企業不能不遵守法律,呼籲中國「媒體也不要老罵美國企業」,「美國企業和我們是共命運的」。就以Google為例,針對人們擔心以後華為不能用最新的安卓系統,他說「Google是一家好公司,而且一家高度負責任的公司,它也在說服美國政府解決這個問題。」
不僅如此,面對中國輿論上把支持華為上升到支持愛國的論調,他反駁稱:「那我的小孩用蘋果,就是不愛華為了?不能這麼說。」他進一步說「不能說用華為產品就愛國,不用就是不愛國,華為產品只是商品,如果喜歡就用,不喜歡就不用,不要和政治掛鉤,華為畢竟是商業公司,我們在廣告牌上從來沒有『為國爭光』這類話」,「茶餘飯後說兩句過頭話沒問題,但是千萬不能煽起民粹主義的風」。一段時間以來,由於中美貿易戰的持續升級和美國對華為的輪番圍堵,在中國輿論場上激起了一股民粹主義反美情緒,個別人甚至提出「支持華為、抵制蘋果」的論調。在這樣的氛圍下,任正非果斷表示反對,展現了他的務實理性和開放胸懷。
同樣情況,與一些盲目自大的狹隘民族主義不同,他理性認識到「就我們國家整體和美國比,差距還很大」,「我們首先要肯定美國在科學技術上的深度、廣度,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還有很多欠缺的地方,特別是美國一些小公司的產品是超級尖端的。」作為中國第一流企業的掌舵人,親身參與到中國高科技企業在全世界競逐的他,尚且如此理性承認不足,那些整天鼓噪「中國贏了」的人可休矣。
再者,任正非對現狀有深刻的批判認知。針對中美的綜合實力差距,他指出「這與我們這些年的經濟上的泡沫化有很大關係,P2P、互聯網、金融、房地產、山寨商品……等等泡沫,使得人們的學術思想也泡沫化了」,「一個基礎理論形成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如果大家都不認真去做理論,都去喊口號,幾十年以後我們不會更加強大」。他說中國發展工業「已經習慣了只要砸錢就行」,「但是芯片砸錢不行,得砸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但是我們有幾個人在認真讀書?博士論文真知灼見有多少呢?這種狀況下,完全依靠中國自主創新,很難成功。為什麼不跨國創新呢?」為此,他主張中國「要踏踏實實在數學、物理、化學、神經學、腦科學……各方面努力去改變」,要「拿出政策來擁抱世界人才來中國創業」。
他批評了中國學術風氣,「其實中國五十年代也有很多原創科學家,但是現在都是毛毛糙糙、泡沫化的學風,這種學風怎麼能奠定我們國家的基礎科研競爭力呢?所以,還是要改造學風。」這種說法與近些年來中國教育界不少有識之士的判斷一致,也是當年「錢學森之問」的要害--為什麼相比於民國時期,「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針對這個問題,中國精英群體是該認真反躬自省。
關於中國將來和美國競賽,他認為「唯有提高教育,沒有其他路」,主張「最主要還是要重視教師」,重視基礎教育和基礎學科。他以自己父母為例,提到中國教師「政治地位低、受人歧視、經濟待遇差的窘境」,說「父母這一輩子做教師的體會對孩子們的教育就是一句話『今生今世不准當老師』,如果老師都不讓自己的孩子當老師,國家是後繼無人的」。這是中國被詬病多年卻亟待解決的老問題。
總之,在篇長達兩萬字的採訪裡,任正非的自信從容、睿智理性、開放和批判意識,都溢於言表,以至於有不少人稱讚他有政治家、戰略家的高度和風範。這也側面解釋了華為之所以能在激烈的世界高科技競爭中後來居上。中國輿論場上那些浮躁、自大、狹隘的人,應該認真讀讀這篇採訪,別再自以為是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就,某種程度上來講,正是來自於遵循任正非所說的樸素道理。今後中國只有繼續虛心學習,不自大不封閉,重視基礎教育和研究,踏踏實實解決薄弱短板,自然能涓涓細流匯聚成江海,真正立於不敗之地。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19-05-23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