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九龍城寨走向世界 獲殊榮不忘初心


港產攝記:願用普立茲獎 換回槍案生命

(香港報導)美國新聞界最高榮譽「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舉世矚目,今屆突發新聞報道獎得獎人之一方秋湖(Lake Fong),是在九龍城寨出生及成長的「香港仔」,「流着香港人的血」,自言從小與流鶯和吸毒者為伍,身分卑微,在港考不上大學,反讓他闖出一條走向世界的康莊大道。去年10月,在美國任職攝影記者的他遇上匹茲堡猶太教堂11死槍擊案,令其團隊贏得榮譽,然而獲獎沒冲昏這名在傳媒打滾二三十年老兵的頭腦,由年輕時拍不到自焚者畫面會感沮喪,到取得崇高榮譽,他卻只希望以獎項換回那11條無辜生命。方秋湖悟到的是記者的使命,初心是助人,「我們不會為惡所勝」。

出身低微懂易地而處 「不會看不起低下的人」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部電影叫《城寨出來者》,我就是城寨出來者!」方秋湖如是說。方秋湖1966年出生,那時候的城寨是「三不管」狀態。「我在城寨出生長大,城寨堶採給豲ㄓㄣ捷i去的。那些企街姐姐和我很熟,那時候我很小,我不知她們是什麼,我也會叫她『姐姐早晨』,而她們不會撩城寨堶悸漱H。我那時候不懂拍照,但那些東西已經在我腦海堶情C」

方秋湖形容,城寨的光線、黑暗對比,乃至於人們的肢體動作,都叫他着迷。他認為自己出身低微,這也令他學懂易地而處。「如果他們能選擇,我相信他們不會吸毒,或者做流鶯。我常問自己,如果在他的處境,我會否有這樣的反應?這令我後來不會看不起很低下的人,而對着很高級的人也不會很自卑。後來我想,我在這行做到這麼久是有原因的。」

任職《匹茲堡郵報》23年 教堂槍案報道團隊獲獎

方秋湖自小便喜歡捧着相機到處跑,在他眼中,「人」就是最美的風景。16歲時他已經隻身到北京,目標就是街上的人,從賣水蜜桃的老婦,到路邊的乞丐,都是他鏡頭下的寶物。由於成績不算標青,他中學畢業後到台灣國立政治大學讀新聞系。回港後他曾到《快報》做3個月實習,後來決定到台灣就業,其後又決定遠赴美國繼續進修,1996年畢業後,有見香港快將回歸中國,他聽從父親勸告留在美國,輾轉扎根當地,任職《匹茲堡郵報》至今。

在《匹茲堡郵報》的這些年,方秋湖常跑突發新聞,匹茲堡猶太教堂槍擊案便是一例。他憶述,那天是星期六,是他的例假。「美國發生槍擊案時有聽聞,但大家都沒意料事件的嚴重性。當時我也立刻致電公司,說可隨時支援。」

曾為錯失自焚照沮喪 「生命喪失卻只想到畫面」

一般人或許會覺得美國個人主義思想濃厚,但方秋湖說,公司每個人的向心力強,彼此互相補位,文字記者和攝影記者也會互通消息。所以得到團體獎項,比個人獎項更加開心鼓舞,獲得的肯定更大。不過,他說獲悉得獎後歡天喜地之時,總編輯卻給了整個編輯室一記當頭棒喝,「他(總編輯)和大家圍在一起,說:『我相信在座每一位,也願意用這個獎項,換回11條無辜的生命。』我們大家都點頭 ,然後他說:『回去工作吧,繼續盡大家的能力吧。』」

這次總編輯的一番話,也讓他憶起在台念書時,遇上了鄭南榕自焚事件,那是當時台灣民主運動進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刻。「當時我因為衝不到去最前線,錯過了那麼震撼的畫面,沮喪了很久。其實後來會發現,很多時候你影漏的永遠都比你影到的要多。而那時候也很自私,一條生命的喪失,我只想到畫面。」

不忘攝影記者使命 「我們不會為惡所勝」

在方秋湖眼中,攝影記者都有一個使命。「你拍出來,你心堿O要拍一張好的照片?還是你有一個使命,你要把這件事情呈現,給大家看到他們(相中人)所受的痛苦,以至於讀者看到這張照片的時候,會有同理心,願意去幫助其他人?我們不會為惡所勝,當你所做的事情能夠幫助人的時候,你所得到的東西、成就感,遠超過你所得到的名譽,或者獎項。」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19-04-20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