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父子設博物館 傳承歷史


(綜合報導)一場春雪過後,黑龍江省巴彥縣紅星村永發屯一片寧靜,唯有屯裡的「黑龍江北方民俗博物館」人來人往,熱鬧非凡。這座博物館由本地人黃彥輝和父親共同創辦。館內藏有颺扇、靰鞡鞋、勒勒車等4萬餘件老物件,大多數現今很難見到,記錄著大陸北方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和歷史變遷。

「絕大多數藏品都是我父親畢生的心血。」館長黃彥輝說,從他記事起,父親黃信章就癡迷於收藏各式各樣的舊物品,家裡經常出現銅錢、線裝書、老算盤等別人家沒有的東西。童年時期,黃彥輝只覺得這些東西很有趣,並不瞭解它們對於父親的意義。後來黃彥輝逐漸意識到,父親收藏的不僅是老物品,更是那些不該被忘卻的歷史。

已成國家三級博物館

黃彥輝說,成立民俗博物館,把這輩子積存下的成果回饋給大眾,是父親一直以來的心願。父親離世後,黃彥輝決定繼承父親這一遺志。於是開始投入更大力量,填土蓋房、規劃展區、布置展品,盡力完善民俗博物館。2013年,在當地政府扶持下,博物館開始免費對公眾開放;2018年9月,被中國博物館協會評為「國家三級博物館」。

如今,這座民俗博物館共有31個展廳,包括朝鮮族、達斡爾族、赫哲族等10個少數民族特色展廳。展廳內展出的全是真實物件,完整地複製了各少數民族的住宅裝潢與內飾,還原出他們的傳統生活狀態與生活場景。此外,館內還設有生活用具、生產工具、石陶器具等展區,展現北方的民俗文化。

優化互動區感受魅力

70歲的志工王寬說:「我與黃信章是故交。在他們父子的影響下,我也想為弘揚民俗文化,貢獻一份力量。」像王寬這樣的志工還有很多,年輕的只有10幾歲,年長的有80多歲。「我們博物館是非營利性質的,志願者來館裡幫忙都是憑著對民俗文化的一腔熱情。」

「很感動、很震撼」,「希望優秀民族文化可以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民俗博物館保存著我們的根」。博物館入口處的留言簿上寫滿了遊客的留言。2018年,黑龍江北方民俗博物館共接待遊客47萬人次。博物館還推出多種文物主題的檯曆及明信片等文創產品,開發出黃泥火盆、布鞋等工藝品,均由當地村民採用古法製作,深受民俗文化愛好者的喜愛。

「這些藏品來自民間,屬於民間,記錄著歷史,更記錄著人們在創造美好生活時做出的努力。我願意做歷史文明的傳承人,守住民俗文化的基因。」黃彥輝說,接下來,博物館要在優化參觀體驗的基礎上增加互動區,讓遊客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北方民俗文化的魅力。

《新聞辭典》國家三級博物館

為全面推進博物館品質控制體系建設,大陸國家文物局在2008年7月印發《關於開展二、三級博物館評估定級工作的通知》,啟動二、三級博物館的評估工作。經過博物館自評申報,省級文物行政部門評估,博物館評估委員會專家核審備案,決定中國長城博物館等288家為國家三級博物館,隨後陸續增加,至2018年9月18日公布第三批名單後,三級博物館共有439家。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19-03-19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