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耳翻轉重度聽障 6歲女說中英文都「溜」


(本報綜合報導)6歲的郭小妹出生時聽力篩檢,發現先天性雙耳重度聽障,到了3歲還不會說話,以微創手術先在右耳裝設人工電子耳,半年後會說話了,語言表達逐漸恢復;去年健保開始給付重度聽障兒童單側電子耳,今年8月她再裝置左耳,聽得更清楚了,學習雙語、說中英文都很流利。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人工電子耳中心主任何旭爵指出,新生兒有千分之3會有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原因包括遺傳、基因突變或不明原因,其中3分之1是雙耳重度聽損,要90分貝以上聲音才聽得到(正常為20至25分貝),必須裝置人工電子耳,輔助聽力可恢復與常人差不多。

先天性聽損大多是內耳的耳蝸聽神經細胞發育不良,造成聽障,先天性聽障兒即使是重度聽障,仍有殘餘聽力,利用人工電子耳(人工耳蝸)置入電極刺激,將聲波轉為電波傳導到大腦,仍能聽得到。

改善聽力 宜6歲前裝置

而3歲前是兒童聽力、語言發展關鍵期,是黃金治療期,愈早裝置,效果愈好。

何旭爵說,傳統電子耳手術,耳後傷口有20公分,要在耳蝸穿洞置入電極,現在微創手術僅3公分,而且從耳蝸的自然孔「天窗」置入,減少內耳毛細胞聽神經的傷害,妥善保存殘存聽力,可待未來有更好醫療科技,改善聽力。

電子耳手術約3、4小時且困難度高,不少家長擔心孩子太小而卻步;但何旭爵提醒,人工電子耳最晚6歲前要裝置,否則大腦發育缺乏聽力刺激,一旦大腦皮質發育完成,即使聽得到,也無法辨識聽覺內容,曾有7歲小朋友手術後,還是學不會說話。

人工電子耳一側要價百萬,去年7月健保開始給付重度聽障兒單側人工電子耳,讓許多孩子重拾單耳聽力,之後語言能力能恢復80%成效;但醫師指出,聲音受方向性影響及噪音下聽不清楚等缺點,如果經濟許可下建議裝雙耳,語言能力可達90%以上。

何旭爵說,置入電極線必須跨越顏面神經到內耳耳蝸,會有顏面神經麻痺、腦膜炎感染等風險,但都在千分之1以下。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18-11-12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