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蜜蜂滅絕 人類只能活4年?



(綜合報導)氣溫的上升帶動了中國山西運城泓芝驛鎮萬畝梨花盛開。由於梨樹屬於典型的配子體型自交不親和果樹,需藉助風或蜜蜂傳粉,與其他品系的梨雜交才能結果。
但因為無法保證這一地區授粉的蜜蜂數量,穿梭在「千枝萬朵壓枝低」香雪間的「主角」已經更換。為提高產量,千名「蜜蜂人」採用了人工方式給梨樹授粉,這些「蜜蜂人」每天可以掙到80元。
國際知名生物多樣性保護專家、英國著名鳥類學家、中國—歐盟生物多樣性項目官員約翰•馬競能(JohnMacKinnon)博士在四川也曾見過同樣的場景,他感嘆:「那裡的女孩竟然要用梯子爬上蘋果樹,用毛筆為每一朵花授粉,這真是滑稽!」馬競能博士認為:「(蜜蜂授粉)本是大自然提供的免費服務,可由於蜜蜂數量銳減,我們現在卻要僱人去做蜜蜂的活兒。」
多項研究顯示近年來美國全境的蜜蜂數量銳減,從2015年起蜂群數目總體損失了44.1%。而在世界第一蜂蜜出口大國的中國,蜜蜂這種並不起眼的小昆蟲,生存也面臨著多重威脅。時至今日,全世界的蜜蜂數量減少、甚至存在滅絕風險,可能已是一個全球性的大問題。
有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蜜蜂消失後,人類只能活四年」,這個假託愛因斯坦的說法雖然可能並不準確甚至有些極端,但卻從一定程度上昭示了蜜蜂的特殊性。那麼,蜜蜂物種的滅絕,到底會不會是推倒人類滅亡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呢?
在地球生命漫長的演化史中,由於地質變化和大災難,地球上的生物前後經歷了5次較大規模的自然物種大滅絕事件。《紐約客》記者伊莉莎白•科爾伯特在其著作《大滅絕時代》中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因為人類活動造成的影響,當下我們已經進入了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時期。
這本著作中提到的乳齒象、大海雀、菊石等生物,在地球上都已徹底沒了蹤影。它們當然不會是在人類活動影響下滅絕的最後幾種生物,不過這些生物的滅絕,如今看來,好像也並未重要到對人類或者其他動物的食物鏈造成極為密切的影響,但蜜蜂似乎是大不同的。
相比人見人愛的呆萌熊貓,蜜蜂身形很小,飛行速度也很快,這讓它們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容易被忽視。蜜蜂的起源至今是一個懸而未決的爭議性話題,不過科學家已經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了距今1億年前的蜜蜂。
相比起被認為是人類始祖的類人猿,則出現在5500萬年前。在演化長河中,蜜蜂和人類的相處期竟然如此漫長,蜜蜂和人類的關係,可能也遠比我們想像得更親密。
假如蜜蜂滅絕了,首先人類可能再享受不到蜂蜜的美味了;其次,除了玉米、小麥、大米等風媒作物以外,全球約30%的農作物都依賴蟲媒授粉,如果傳粉昆蟲消失,蟲媒作物的產量就會顯著下降,有些甚至會出現減產甚至絕收的危機,人口數量持續暴增的人類將面臨嚴重的饑荒。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蜜蜂保護與生物安全研究室主任刁青雲介紹,在一隻蜜蜂的傳粉過程中,它毛茸茸的身體上能沾住50萬∼75萬粒花粉,使植物得到充分授精的機會,從而在提高糧食作物的產量和質量方面發揮巨大的作用。
美國每年依靠家養蜜蜂授粉的農產品產值達150億美元,差不多相當於美國食品年消耗量的1/3。據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昆蟲授粉與生態研究室主任安建東介紹,在中國種植的農作物中,蟲媒作物面積產量和蜂群變化有著非常密切的相關性。過去50年,我國蔬果蟲媒作物的種植面積增加了474%,產量增加了828%,除了品種、栽培管理技術的貢獻外,蟲媒作物產量的增加主要來源於中國家養蜜蜂數量的增加。
在新疆喀什,每年4月都會有百萬畝巴旦木花競相開放,粉紅色的花朵絢爛了整座城市。這種被作為當地特色美食的堅果巴旦木,適口性好,甜而不膩,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鋅,有很好的抗氧化功能,是含維生素E最多的堅果,而巴旦木是高度依賴昆蟲授粉的果樹,如果缺少蜜蜂等授粉昆蟲,幾乎不會結果。
農業擴大化生產,殺蟲劑和化肥的使用不當導致開花植物減少,使蜜蜂缺少食物來源,也是致使蜜蜂中毒反應、病蟲害大爆發的主要原因。同時,為適應機械化生產需要,大規模單一植被的種植會導致花期過於集中,也對蜜蜂的健康很不利;包括農戶飼養管理模式的不妥當,比如過分追求產量,對蜜蜂健康的重視程度不夠等,都導致蜜蜂的生存受到威脅。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18-05-24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