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測試車 微軟自動駕駛項目團隊靠自己



(綜合報導)全球市值最高的三家科技公司,已經有兩家公司有自己的自動駕駛車隊,正在美國進行路測。老大 Alphabet 旗下公司 Waymo,已經成了自動駕駛的佼佼者;老二蘋果在 2015 年也靜悄悄開始自動駕駛技術研發,目前車隊已有 45 輛測試車;而老三微軟,沒有自己的測試車隊,似乎離這場競爭很遠。
微軟做了什麼?
微軟最直接的自動駕駛項目,並不是官方成立的。2017 年 1 月,微軟內部深度學習和機器人社群的幾名員工,因為一門自動駕駛課程聚在一起。一拍即合的他們,組成一個名為 Road Runner 自動駕駛項目團隊。
這個團隊更像一個興趣小組,沒有資金,買不起用於實驗的車。一開始用的是遙控車,在遙控車加上自動駕駛功能,但遙控車太小了,也經不起真實道路的折騰。最後,他們決定結束這種貧窮心酸的測試,改用仿真環境測試他們的自動駕駛算法。
小組使用的模擬器,是微軟的開源平台 AirSim。AirSim 最初只用於無人機研究,但與 Road Runner 合作之後,2017 年 11 月,AirSim 就宣布平台升級,涵蓋汽車模擬器。
AirSim 擁有非常詳細的 3D 城市環境,包含多種多樣的動態情景,比如紅綠燈、停車場、湖泊、建築工地等等。用戶可在社區不同環境測試系統,比如市中心、近郊地區、植被覆蓋區和工業區域。開發者可使用有 AirSim 幫助的 Microsoft Cognitive Toolkit(CNTK,微軟認知工具包)來做深度增強學習。
Road Rnner 的特點是,是透過製作虛擬的碰撞,讓 AI 不斷去碰撞,從而學會安全駕駛。他們的系統已獲得了大量、現實難以測試到的數據。
不過由於是實驗性項目,Road Runner 應該不會變成商業化項目,但微軟未來可能會推廣他們的系統,成為汽車軟體中的重要一員。
打輔助路線
2017 年,微軟商務拓展負責人 Peggy Johnson 公開表態不會研發自駕車,而是繼續開發汽車軟體。「我們不會研發自己的自駕車輛,但我們希望幫助自駕車和輔助駕駛。」這是微軟的立場,不過這種路線,是否能讓微軟也能分得自動駕駛的一杯羹呢?
先來看看數據。根據 Statista 數據,微軟 Windows 車載操作系統 2017 年的市佔率為 15.8%,居全球第三,但未來有下降趨勢,且可能會被 QNX 和 Linux 蠶食。這種趨勢,對微軟的「輔助」路線來說非常不利。另外,深度學習的研究主要構建在 Linux 操作系統,且微軟 CNTK 深度學習框架也不像 TensorFlow、torch、Chainer 這麼流行。
除了車載操作系統,微軟還有一個叫 Connected Vehicle 的車聯網平台,提供包括通訊、車載娛樂、即時路況、高級導航等服務。豐田和印度叫車企業 Ola 已與微軟在車聯網方面達成合作。但除此之外,並沒有發現微軟有更多合作夥伴。
其實,儘管微軟在軟體上付出很多努力,由於歷史原因,微軟這方面有點人才短缺。深度學習還沒像今天如此火熱時,微軟研究院是人才爭相進入的公司,因此微軟招聘的,更多是有豐富工作經驗的人,研究深度學習的人較少(因為當時深度學習的研究主要是一些博士生主導)。
或許是意識到內部驅動力不足,2018 年 2 月,微軟與博世合共同推出加速器 OpenADx,服務於自動駕駛發展,聚焦於自動駕駛軟體開發工具。但加速器能否孵化出有影響力的項目,還需要時間驗證。
比起自動駕駛的先鋒技術,微軟或許更在乎支援後台。換句話說,微軟更希望自動駕駛公司使用他們的雲端服務。
微軟最近與美國密西根自動駕駛測試基地 ACM(American Centor for Mobility)合作,為這個基地提供雲端和網路安全服務。基地 CEO John Madox 表示,微軟 Azure 雲端服務能為在 ACM 測試的公司處理兆字節的信息,並確保安全的網路環境。
去年,微軟成為百度 Apollo 計劃的合作夥伴,將在全球除中國外的地區為百度 Apollo 開放平台提供微軟智慧雲端 Azure 服務。由於中國自動駕駛發展速度日益加快,各公司也多少有「出海」計劃,擁有 90 多家合作夥伴的 Apollo,未來必能擴展其雲端服務的市場份額。
根據微軟 2018 財年第二財季財報,微軟第二季智慧雲端部門營收為 77.95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 67.58 億美元增長 15%,運營利潤為 28.32 億美元。雲端服務是微軟很大一塊營利業務,與其和 Waymo 及傳統車企爭霸,微軟更懂得鞏固自己的市場。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18-04-21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