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中美為戰略競爭對手 美民意卻對華有好感 . 王駿一


中國雖一再自稱「和平崛起」,美國政府與軍方非但不相信,並且充滿焦慮。但是,相對於美國人民近來對中國好感度上升,形成美國政府與人民看法相左的狀態。

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已超過百年,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崛起,逐漸成為世界首強。這個年輕國家,多年來信心十足,總以自己的尺度去衡量其他國家,希望美國的民主制度、自由經濟體系能成為舉世標杆,要求新興國家採行。美國對中國的期許亦是如此,從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美國不斷指引中國內政發展。

一九四五年底,馬歇爾被派往中國調解國共矛盾與衝突,他知道將會以失敗告終,因他洞察到國共雙方的矛盾不可能調和。馬歇爾認知,中國內戰已不可避免。儘管國民黨大老希望得到美國援助,馬歇爾卻極力阻止美軍繼續支持蔣介石。最終國民黨失去大陸,轉進台灣。

中共拿下大陸之後,美國率領多國聯軍在朝鮮半島作戰,中國人民解放軍最終亦介入韓戰,使美國無法獲勝,最終只能以三十八度線畫分南北韓。後來在越戰,美國也遭遇中國介入北越,也導致美國在一九七五年,被迫退出越南,承擔一次失敗的戰爭。

上世紀七十年代,共和黨籍總統尼克森,在國家安全顧問季辛吉策畫之下,拉攏中國,使她和蘇聯分手,是一次成功的國際戰略操作。川普當選總統後,也想效法尼克森,想拉攏俄羅斯,孤立中國,雖然這一策略還在施行之中,惜因川普無法完全擺脫「通俄門」嫌疑,「聯俄」暫不可行,但川普「打中」措略即將啟動,態勢逐漸明顯。

川普總統及國防部的全球戰略中,明列兩個競爭對手國,中國為首位,主要是經貿競爭,美要壓抑中國經貿發展,而俄羅斯是軍事強國,美要在核武與傳統武力,完全領先俄國。

最近,川普政府在策定對從中國進口的鋼鐵、鋁箔製品,加征關稅,而貿易部門在研究以「三零一條款」對付中國商品,箭在弦上,就是要在經濟上打壓中國,北京明白這種態勢,若川普政府推出經貿打壓,北京不可能任由華府攻擊而不作回應,這種經貿爭鬥不會有百分之百的贏家,應是各有所得及所失。

美國軍方的全球戰略部署,重中之重就是加強西太平洋對中國的包圍圈,甚至把印度也拉進來,形成「印太戰略」,北京並非省油的燈,早有因應,她在印度洋也有部署,使被拖進「印太戰略」的印度,感受到中國強大的壓力。

習近平是自毛澤東、鄧小平之後,中共最有威權的領導人,日前完成「修憲」,國家主席任期不受限制,這種強人政治,就是大陸近日宣傳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強國夢」的實踐。

習近平贏得中國百分之百的權力後,面對美國一波接一波壓力,能否有效因應,是國際觀察重點,若中國在未來二、三十年時間,能全力發展經濟、政治與軍事,便有機會實現「強國夢」,若受美國撥弄而提前對決的話,中國勢必夢碎,無法實現「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世紀」的目標。

鄧小平於一九九二年四月二十八日曾說,「我們再韜光養晦地幹些年,才能真正形成一個較大的政治力量,中國在國際上發言的分量就會不同。」習近平應多揣摩,切莫冒進。

談完美中兩國近來的緊張關係,不妨從另一角度看看美國人如何看待崛起的中國。美國蓋洛普民調本月六日發表「美國人如何看中國、日本」的調查報告。顯示美國人對中國的好感度為百分之五十三,達到近三十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蓋洛普民調稱,美國人對中國的好感度近兩年增長飛快,去年為百分之五十,前年只有百分之四十四。分析發現,民主黨人更「親中」,民主黨支持者對中國的好感度為百分之五十九,而共和黨人則為百分之四十二。

  美國人對中國好感度上升,是一個好消息,但調查顯示,美國人對日本好感度高達百分之八十七,為歷史最高。分析認為,日本現已不像上世紀九十年代那樣繁榮,是美國的主要經濟對手,當時美國人對日本的好感度不到百分之五十。

這種情況,對中國及旅美華人來說,值得關注的事有三,一是美國人對日本的好感度上升,是因為美國人覺得日本不能在經濟上威脅美國,若中國繼續強大,到更明顯威脅美國,愛國心強烈的美國人也有可能降低對華熱情,二是若中日矛盾加深,甚至發生衝突,美國人可能會選擇支持日本而非中國,三是在旅美華人多數被視為移民中的「模範生」,平均學歷最高,所得最高,沒有侵略性,所以美國人對華人印象良好,但到有一天,美中對敵,旅美華人的際遇恐會不同,值得警惕。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18-03-17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