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回不回去都要有「家和遠方」


  每逢佳節倍思親,馬上就要過年了,此刻最盼望的就是回家過年。但是,如果你給父母發一條這樣的信息:「我今年不回家過年了」,會收到怎樣的回復?在朋友圈看到一組「爸媽我不回家過年了」的對白,真的很精彩。有人調侃說,「我可能有個假爸假媽」,還有人選擇無言以對,滿滿的全是愛。

  這組對白不僅走心而且扎心。比如,「爸,我過年不回家了」,「好的,過年我要和你媽一起去旅遊,你照顧好自己」;「媽,我今年不回家過年了」,「你又沒有男朋友,能去哪裡」;「爸,過年不回家了」,「那太好了,你媽媽給你的壓歲錢都是我的了」……對話透露著幽默與親情,或許就是春節回家的意義所在。

有錢沒錢 回家過年

  當然,這組對白更多來自藝術創造,未必就是生活的真實再現。對於處在具體情境中的上下兩代人來說,面對「春節不回家」這種沉重的話題,最容易出現的可能是不解風情的沉默,而不是你來我往的幽默。但不管如何,現在中國人的上下代關係已經明顯放鬆了,不再像過去一樣緊張和擰巴,汪曾祺講過的「多年父子成兄弟」已經越來越多地出現。因此,這組對白並沒有完全脫離生活。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看到這組對白,那種對家的渴望,在無數人心中蔓延。導演於藍在微博上講,「中國人最重視的就是春節一家團圓,小時候過節父母張羅給我們買新衣做飯,長大賺錢應該反過來孝敬父母!我覺得無論窮富都應該回家過年!花多少錢不重要,重在陪伴!」這也是很多人的共識。所以,很多人不辭千辛萬苦,跨越千山萬水,只為回家,這才構成了特有的春運現象。

  有回家的人,也有不回家的人。無論有著怎樣的期望,都不能否認一個事實,那就是現實生活中存在大量不回家的人。有一句話,不回家需要千萬個理由,回家不需要理由。其實回家、不回家都需要理由,特別是不回家的理由,未必就是想像的那樣,其中的鴻溝更不是一句期望所能抵達的。

  有人總結了「不回家的N個理由」,比如回家花費高,與父母親友沒話說,擔心遇到逼婚,焦慮各種攀比,還怕因為混得不好被瞧不起……這些理由,大多是功利性的,對此當然可以提出批評。但誰也不能否認,這些理由是客觀存在的,而其對應的社會背景也是客觀存在的,這是社會問題,站在道德高地的人甚至也可能是推動者,不應該把鍋讓個別人來背。更重要的是,在打破社會功利心態、紓解回家焦慮上,我們能夠做什麼,又做了一些什麼?

  有些人不回家還有著深深的無奈。每年春節,城市都會遇到保姆荒的問題,很多人為之焦慮。有人走了,也有人留下來了。有一些人選擇留在城市、留在遠方,他們更多不是不想回家,而是因為生活所迫,有的只是為了春節期間能夠拿到更多工資。這是他們的生活,未必是他們想要的生活,可他們還是給予了選擇。面對這些不回家的人,道德說教是蒼白的。

祖國需要 不回家過年了

  還應該看到,有種不回家叫做崇高。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對不起,今年就不回家過年了》,有這麼一些人,他們只能默默地看著朋友圈,笑而不語。他們回不了家,不是因為不想家,也不是因為搶不到票,而是因為祖國需要他們。這就是軍人,在新年到來的時候他們也思念家鄉,思念家中的親人,只是因為責任在肩,只能默默朝著家鄉的方向張望。還有其他一些崗位,也不是不想回,而是回不了。

  因此,呼籲回家過年別成為道德綁架,春節回不回去都要有「家和遠方」。很多「不回家過年」的人也應該得到尊重,他們在遠方的堅守註解了「我們不一樣」。(喬杉)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18-02-21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