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中國收入不平等程度下降




(綜合報導)《金融時報》中文網12月5日刊登題為《2017年度報告--中國收入不平等程度下降》的文章,作者史蒂夫.約翰遜。

文章開篇寫到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會議上長達三個半小時的講話中,數次強調解決中國社會不平等問題的決心。事實上,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國家的不平等程度自2008年以來已經在下降。

文章說,目前這一變化在世界銀行的數據庫還看不到,因為它只有中國在2008年和2012年兩年的基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數據。

但是,根據世界銀行的馬丁.拉瓦雷(Martin Ravallion)和陳紹華的研究顯示,從2008年開始,中國的基尼係數不斷下降。

基尼係數是衡量收入是否平等的重要指數。以0-100衡量,基尼係數為0代表完美平等,而100代表最大的不平等。


從《金融時報》圖中可以看到,中國的基尼係數隨著工業化進程從1981年的31升至2001年的44.7。2003年,中國國家統計局開始每年發佈基尼係數。數據顯示,從2003年到2008年,基尼係數不斷攀升,2008年達到49.1的峰值,顯示中國不平等程度持續上升。之後,中國的基尼係數開始下降,在2016年降至46.5。

對於基尼係數下降的原因,《金融時報》在援引多位經濟學者的話中,肯定了中國政府對教育和醫療的大規模投資,以及針對較貧窮地區和農村地區的「巨額補貼項目」。比如荷蘭資產管理公司NN投資夥伴(NN Investment Partners)的新興市場高級策略師馬爾滕-揚.巴庫姆(Maarten-Jan Bakkum)就持這樣一種觀點。

巴庫姆同時提到,在中共十九大後參加的一場主要由經濟學家和技術官僚參加的會議中一個共識已經形成--中國不平等程度下降的部分原因正是反腐運動。因為反腐運動「改變了高收入者的心態」,「『他們一直致力於政府系統的清理』,數位與會者都提到了這一點而我表示認同。」

當然,也有人認為反腐的作用並沒那麼重要,比如銘基亞洲(Matthews Asia)投資策略師羅福萬(Andy Rothman)就指出,畢竟中國在基尼係數開始下降數年後才發起了反腐運動。

世界銀行發展研究集團的高級顧問弗朗西斯科.費雷拉(Francisco Ferreira)表示,中國的一部分情況是,「在傳統的沿海製造帶地區,薪資水平大幅上漲,以至於製造業活動開始轉移到內陸較貧困地區」,這提高了收入較低地區的薪資水平。

對此,羅福萬也同意這種說法。他說,「近幾年來,經濟較貧困地區的收入增速超過了較富裕地區,(也就是說)其他地區正在迎頭趕上」。

他同時認為,政府政策也發揮了作用。「這十年來,中國各地的最低工資水平每年都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即每年增速大於10%),同時有大量資金投入到社會保障體繫上。在習近平的第一個任期裡,教育、醫療和環境方面的支出全都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長。」

除了基尼係數下降以外,文章還提到,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捨唐.阿赫亞指出中國的另一個不平等指標也有所改善,即農村與城市收入比--從2004年29.4%的低點升至2016年的37%。

摩根士丹利預計,中國將在2025年邁過世界銀行制定的人均1.37萬美元的高收入國家門檻,較其之前的預測提前兩年。

阿赫亞表示,除了薪資增長以外,平等狀況改善還受到中國戶口制度逐步改革的推動。戶口制度讓大量湧入中國主要城市的數百萬農民工無法獲得公共醫療、教育和住房服務。

阿赫亞認為,戶口制度的存在意味著,「從根本而言,收入不平等實際上(比基尼係數體現的)更為嚴重」。然而,隨著人口少於50萬的城市現在完全向農民工開放、人口不高於500萬的城市不得不接受已繳納5年社保者的居住申請,以及中國政府制定到2020年讓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的目標,這種障礙開始被消除。

不過,他也指出,與主要國家為發達國家的經合組織(OECD)2014年平均基尼係數32相比,中國的基尼係數仍然很高,「有必要進一步採取措施降低已知和潛在的不平等,以確保社會福祉的持續改善」。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17-12-06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