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幻覺機器「深夢」讓大腦進入迷幻之旅



(綜合報導)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幻覺機器」,它能讓你的大腦在不需要藥物的情況下進行迷幻之旅。

透過使用 Google 人工智慧和虛擬實境頭顯,這款裝置可讓用戶產生幻覺,彷彿他們服用了 LSD(一種迷幻藥)或迷幻蘑菇。
這台機器是為了幫助研究人員更理解大腦對改變現實的反應。研究人員稱,對使用這台機器的人掃描腦部,可以幫助確定我們的「現實」是否只是一種幻覺。
薩塞克斯大學薩克勒中心主任 Anil Seth 教授說:「我們一直都在產生幻覺,只是當我們同意我們的幻覺時,就把它叫做現實。」
這聽起來有些哲學的辨證色彩,就像莊周夢蝶,似真似幻。是不是想起了《王者榮耀》裡莊周的台詞:「蝴蝶是我,我就是蝴蝶」?
不過,據個人體會而言,倒是願意一定程度上認可這一點。筆者沒有服用迷幻藥的經歷,但是筆者從十幾歲起開始自言自語,到大學後由於認為這對文學創作有幫助,開始放縱自我,時常對著空氣自言自語幾個小時。
在重度自言自語過程中,我好像能看到一幕幕真實的場域,通常是我與某個人對話,或者我對一些人演講。實際上,我面前可能只是窗戶玻璃、暖氣、檯燈,但是現實中這些物體我都會視而不見,沉浸在幻想狀態中。
在這種情況下,我可能進行文學、社會問題的辯論,也可能進行關於某個話題的演講,也可能與人爭吵,甚至可能進入某種劇情表演,當然,這中間會有興之所至出口成章的時候。正是最後這一點,讓我認為自言自語對文學創作有幫助,開始放縱這種習慣。
雖然,我能分清哪些是幻想哪些是現實,但是當我沉浸在自言自語裡,會高度相信看到的虛擬場域的真實性,就像一個入戲的演員相信自己是殺手、醫生、精神病等各種角色。不過,在這個過程,我也可以瞬間抽離,知道這只是幻想。

研究大腦努力區分幻覺和真實影像的過程,可為大腦的運作提供無價的研究。當嘗試預測精神疾病發作時,這些資料很可能有用,因為這些疾病會扭曲人們對現實的看法。
由於自身安全和法律問題,科學家通常迴避研究服用致幻劑的人。這些藥物還會在很大範圍內改變大腦,很難區分它們對特定大腦功能的影響。
而透過使用幻覺機器,就可以兩全其美。科學家既可以觀察視覺幻覺如何影響大腦,被試者的人體器官(包括大腦),仍然在生理層面保持原有的平衡。
這個幻覺機器是透過 Google「深夢」(Deep-Dreamed)系統執行,該系統使用人工智慧神經網路辨識影像中的特徵和型態。透過虛擬實境頭顯,幻覺機器的視覺軟體程式,不斷呈現選擇的影像和型態。
「深夢」在大腦的圖形辨識系統有很大作用,以至於大腦開始以超負荷的方式解讀世界,看到一些不存在的東西。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改良版的「深夢」,向 12 名志願者展示大學校園裡的「幻覺」全景影片。
他們發現,參與者經歷的視覺幻覺,與服用迷幻蘑菇的活性成分──裸菇素的使用者相似。
志願者被問及在虛擬實境旅行中,他們是否感覺失去控制或自我意識,以及他們是否看到某種型態或色彩。結果顯示,他們的答案與 2013 年一項有爭議的研究,收集到服用神奇蘑菇的研究結果相吻合。
然而,也有不同的地方。這台機器並沒有像吸食迷幻藥那樣,扭曲人們的時間體驗。
在第二個實驗中,22 名志願者被問及幻覺是否扭曲了時間感。這些反應與觀看非致幻影片後的反應相似,也就是說他們保持正常的時間感。
因此,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是,這個系統無法完全模擬真正的迷幻之旅,但能反映出體驗的某些元素。
這項技術使用上很靈活,可以調整,研究人員說,參與者有一天可自行調整體驗參數。
研究人員論文寫道,總的來說,幻覺機器提供一種強大的新工具,來幫助研究大腦意識狀態。
除了對科研有益,這種迷幻之旅還有什麼好處嗎?
梁文道說過:「吃迷幻藥對有些作家或某些人來講,好像開發靈性的過程。」賈伯斯服用 LSD 的故事很出名,他認為 LSD 能使他更有創意。披頭四也曾服用迷幻藥,來激發創作靈感。我自己的經歷也讓我能相信這點,當沉浸在自言自語時,我的思考會更深入,想像力更加自由。
雖然科學家只把它當科研工具,可是,這種機器未必無法當成催化創意的工具。畢竟迷幻藥在大眾眼裡是禁藥,這種工具則有成為代替品的可能。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17-12-06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