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盈收「創5年新高」得益於改革


  央企盈收雙增是面向市場的改革帶來的利好,也是加速推進混改和推行現代企業制度的動力。

  央企「三季報」交出了亮眼成績單。10月12日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國資委總會計師沈瑩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央企創造了十八大以來的最佳業績,收入利潤增速創2012年以來同期最好水平,供給側改革多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特別是鋼鐵、煤炭去產能遠超目標進度,其中前者任務已提前完成。

  央企盈收雙增,1至9月淨利潤增速20.9%,這可觀的成績單背後,是央企提質增效的顯著成效:要知道,有些央企曾連續多年成為上市公司中的「虧損王」,部分虧損央企主要靠財政補貼輸血維繫。如今,有些央企「鹹魚翻身」,重新恢復活力,這顯然是個熨帖人心的消息。

  毋庸置疑,央企之為央企,就在於其承擔了不少公共責任,但在其根本屬性中,「央」和「企」無法分割,不能說要在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關鍵領域發揮作用,就能罔顧其要盈利的企業訴求。就此看,央企盈收「創十八大以來最佳」,也是其市場主體一面的功能強化。

  央企為什麼能在近年來實現盈收「步步高」?這可從李克強總理的那句「要以改革促發展,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堅決打好打贏中央企業『瘦身健體』提質增效的攻堅戰」中,找到鑰匙。以改革促發展,這是解鎖央企盈收「創5年最佳」的關鍵。

  去產能之所以被稱為一場攻堅戰,是因為觸及的都是「鐵飯碗」,若單靠產業政策上對不同領域提出不同要求,注定只能治一時之痛,卻難解造成產能過剩的惡性因果循環。故去產能也是刮骨療毒。

  眼下「殭屍企業」仍未完全消除,混改和向現代企業轉型摁下「快進鍵」,以進一步優化國有資本結構,也該是接下來的動作。這既關涉到還市場以更多公平競爭領域的目標實現,也連著繼續「去產能」及作為供給側改革下個階段重心的「去槓桿」。

  說到底,央企創近年新高的盈收,不該是曇花一現。也唯有改革不止步,央企盈收才能繼續吃制度紅利,並「向改革要空間」。(吳興)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17-10-18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