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900克 兒科醫師養到白白胖胖


(本報綜合報導)小兒科醫師吳依潔去年11月懷孕27週時,警覺胎動減少趕緊就醫,發現羊水已幾乎流光,緊急剖腹產下僅900公克男嬰,且孩子出現呼吸窘迫、腦室出血等早產兒併發症,前2週更只能依賴點滴補充營養,但經過醫療團隊與父母細心照顧,如今矯正年齡(由預產期當天開始算的年齡)8個月長到11公斤,白胖健康。

台中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林明志說,該名黃小弟出生時不到1000公克,屬於極低體重早產兒,並出現早產兒常見併發症,包括呼吸窘迫、腦室出血、動脈導管未關閉等,必須正壓呼吸、維持血壓與藥物治療,且太早出生造成腸胃消化不佳,一吃就腹脹、吃不下,必須仰賴靜脈注射營養,過了2週才好轉、逐漸進食。

吳依潔說,當兒子併發症減少後,先試著將母奶塗在兒子嘴唇適應,從餵食0.5CC、1CC逐漸增加,住院3個月出院時,每餐已可喝20CC,體重增加到2公斤,昨日現身醫院舉辦的早產兒回娘家活動,更已增重至11公斤,也無其他後遺症。

吳依潔說,懷孕時33歲,產檢都正常,身體無不適,但突然覺得活潑的胎動驟減,就近檢查發現羊水流光,醫師宣告可能隨時胎死腹中後,就立刻趕到產檢的台中榮總急救,所幸成功生產。

不過,吳依潔說,看到兒子出生後打針、插管,明知是專業治療,仍如痛在己身,非常難受,呼籲早產媽媽們要懂得抒發情緒,增加正面能量,可向親友抒發、運動紓壓或信仰支持,且早產兒可能躁動、愛哭,比較難帶,必須更有耐心,多與孩子互動、擁抱、一起出門曬太陽,6個月吃副食品做得營養、美味,自然寶貝就會日益強壯。

林明志說,現在每10個新生兒就有1名早產兒(未滿37週),且逐年增加,與產婦晚婚、高齡、人工生育有關。雖然醫療進步,早產兒存活率達90%以上,但要注意後遺症,發展遲緩機率也比足月兒高,因此早期介入治療很重要。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17-10-17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