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主大戰公租戶 「租售同權」沒那麼簡單


  如何在尊重各個群體權益的基礎上,共建美好家園,並不輕鬆。不僅需要界定各方權利邊界,更需要互諒互讓。

  幾年前,深圳出台政策,開發商建設商品房,必須配置一定比例的公租房或安居房。如今,這批公租房、安居房的租客陸續輪候入住。然而,問題來了,多個小區發生業主與公租戶的衝突。社交網絡上,有小區業主怒懟公租客,並紛紛開始維權,要求物業禁止公租戶進入小區花園、禁止公租戶使用車位,等等。

雙方衝突 在公共資源分配上

  雙方衝突的焦點主要在公共資源的分配上。業主認為,自己買房時為公共設施花費不菲,為什麼每個月只支付幾百元租金的公租房住戶也能享受?這不是占業主們的便宜嗎?而公租戶則認為,保障房是政府的民生項目,公租戶依法入住,交同樣的物業費,且合同裡也明確包括花園等費用,理當享受同樣的權益,不該被歧視。

  雙方各說各的理,網絡上公租房租戶與業主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謾罵、詆毀、人身攻擊、侵犯個人肖像權、人肉搜索等行為,不一而足,甚至上升到了網絡暴力的程度。

  這樣的衝突,顯然是公租房政策未能預見的。當初,對於商品房配建公租房、安居房,輿論一片喝彩之聲,認為此舉有助於幫助買不起房的低收入群體實現「安居夢」。及至不同的社會群體終於做了鄰居,並開始爭奪小區的公共資源時,種種不適才開始發酵並集中爆發。

  業主們的不平並非難以理解。在深圳這個寸土寸金的城市,苦打苦拼購置一套房子,還得背負著沉重的房貸,而公租戶們每月花至多千把元就能入住同樣的小區,他們會覺得不公平。如果這些公租戶「自成一統」,看不見,倒也罷了,偏偏又共處一個小區空間,每天抬頭不見低頭見,心理當然不會平衡。

夾起尾巴做人 如何談得上平權?

  同樣,相信公租戶們的委屈也是真實的。政策的合法性只是能夠保證他們住進來,但具體的生活感受則需要日日品味。如果依然像小媳婦一樣,委曲求全,小心翼翼,夾起尾巴做人,全無半點個體的尊嚴和自信,又如何談得上平權?

  可見,很多時候,平權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既然各個群體之間本來就存在著種種客觀差異,如收入、機遇、能力等,僅憑某一項具體的惠民政策,試圖「一攬子」解決,似乎很難完全消弭鴻溝,實現和諧共處。浮泛的歡呼過後,人們終將面對生活的瑣碎與堅硬。若生硬地捏合到一塊,則必然會出現新的不均衡,衝突在所難免。

  目前,在政府、物業、業主、租戶四方協商下,深圳發生衝突的小區業主與租戶已達成共識,花園共用、剩餘車位重新進行安排,且承諾以後會增加車位解決矛盾。然而,這一現象引發的思考並未結束。如何在尊重各個群體權益的基礎上,共建美好家園,並不輕鬆。不僅需要界定各方權利邊界,更需要互諒互讓。

制定政策 多些針對性的綢繆與擘畫

  特別是在各地紛紛推出「租售同權」政策的背景下,這一問題無疑有著一定的普適性。宏觀層面的正確路徑,一旦落實到實踐中,類似深圳業主與公租戶的衝突,想必仍會發生。而任何試圖把政策簡單化的線性思維,都有可能在操作層面出現麻煩。因此,有必要從制定政策之初就預想到困難所在,多一些有針對性的綢繆與擘畫。

  政府出台公共政策的同時,也要給社會充分的討論時間,以擴大公眾參與。對於公眾產生的疑慮,也要真正重視起來,多溝通互動,少專斷粗暴;多精準施策,少盲目強制,盡可能獲取更多共識。這不僅有助於政策的落實,也是防範偏頗、查漏補缺的必由之路。畢竟,在政策導向、群體訴求、個體權益之間,既有重疊的部分,也有衝突的部分,減少衝突、擴大重疊,本身就應該是政策的一部分。(胡印斌)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17-08-19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