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餐飲莫被爆款心態綁架


  最近一段時間,網紅美食店的排隊盛況屢屢刷屏,似乎排隊時間不到幾小時就沒有資格被稱為「網紅」。一家店火不火,就看排隊時間長不長,甚至有人排隊等待7個小時就為買幾塊糕點。不過,近日喜茶、鮑師傅等網紅店被曝出請黃牛排隊,以製造生意火爆的假象。有知情人士透露,只要排隊超過50個人,必有黃牛在充場。

  目前,已有店家發表聲明,否認僱用黃牛排隊製造人氣。但從多家媒體的調查探訪看,「假排隊」現象確實存在,其中既有黃牛排隊倒賣網紅美食,也有網紅美食店僱用人排隊,以製造「供不應求」的假象。

  類似「飢餓營銷」手法在不同領域不同程度地存在。相對來說,網紅美食似乎陷得更深,「排隊」營銷甚至成為幾近公開化的行業慣例。這些所謂的網紅美食其實是網絡營銷的線下落地,試圖將網絡營銷聚集的人氣引導至線下變現。適當搞些營銷創意本無可厚非,但一些網紅美食店僱人排隊動輒長達一個月,甚至是24小時不中斷,顯然過頭了。

  一方面,僱人排隊製造「物以稀為貴」的場景,有虛假宣傳和誤導消費之嫌。一些人加入購買行列,只是因為被長隊吸引。另一方面,僱人充人氣的做法催生了市場虛火和泡沫,甚至產生「劣幣驅逐良幣」之效,從長遠看,是對市場環境的傷害。

  網紅美食店所製造的人氣,確實與一些傳統餐飲店的冷清形成了鮮明對比。這些在前期捨得投入高成本來聚攏人氣的網紅美食店,本身走的就是「賺快錢」之路。然而,市場一旦被「賺快錢」「做爆款」的浮躁心態主導,還有多少人真正重視質量的維護與經營?由此可能引發的市場道德風險不容忽視。

  「爆款」模式擁有市場,所折射的社會心態同樣耐人尋味。不少人追逐網紅美食,並非沖美食而去,而是不想掉隊,追求某種身份上的認同。食物是否真的美味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場,我買了,我吃到了」。商家所製造的排隊場景,便是迎合和刺激這種大眾心理。

  互聯網為每個人敞開了信息的大門,但是否真的促進了個性張揚和獨立思考,值得探討。(俊文)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17-06-28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