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繼雄 峽江月夜 峽江晨曲 兩幅巨作 磅礴現身

來自中國的書畫鑑定家、書畫家勞繼雄日前完成了以長江三峽為題材的兩幅巨幅畫作,分別是長7.4米、寬1.45米的「峽江月夜」和長5米、寬2米的「峽江晨曲」,這兩幅畫作將於今年秋季在上海舉辦的個展上與書畫愛好者分享。
 

勞繼雄表示,這次畫長江圖有兩個原因,其一是上海九鼎堂畫廊的堂主周敦頤的後人周建秋喜愛他的作品,準備今秋在上海為他舉辦一個人畫展,為此提出畫幾幅大畫以鎮畫展之用,其中就有一幅荷花與一幅長江圖。

同時,勞繼雄無法忘懷當年隨同恩師坐江輪直下武昌時,經過三峽看到氣勢磅礴的景色,當時他就坐在船首,不停用筆記錄了所見之景,積累了一些速寫稿,並發誓回去後一定要把此情此景用中國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如今在周建秋的提示,讓他重燃了畫長江的意願。

勞繼雄認為,中國山水畫其中一個重要特點是散點透視,以寫意境為主,寫畫家的胸中丘豁,因此把萬里江山濃縮在方寸之內,可以不珍重江山的本來面貌與結構,根據畫家的要求和畫面的需要而重新佈局。

他說,歷來畫長江万裡圖的不乏其人,甚至有百米之長的場面十分恢宏,但是在他看來,長江的精華在三峽,是那個氣勢壯闊的三峽,為此,他通過自己的記憶和速寫的啟發,重新勾劃了三峽的場景,用俯視與平視兩個角度,畫了二張三峽圖,一幅是晨曲,一幅是月夜,二幅筆墨技巧也略有不同,一幅淺絳,一幅重彩,各有特色。
 

勞繼雄表示,一幅畫要被人欣賞與珍藏,首先要美,美的讓人怦然心動,其中的推動力除了筆墨技巧,佈置結構外,就是氣韻生動了,所以可以不求形似,也可以不需要寫出具體的景點,只要把其中精髓之處描寫出來,把煙雲縹緲的境界呈現給觀眾,使所作之畫,不失山體本來面貌而又有靈動之感,以達到可遊可居的最終目的,這就是我畫三峽的宗旨,也是我畫中國畫所追求的最高目標。

透過這兩幅畫可以看到勞繼雄畫風的變化,他說,畫風總還是要變化的,如果書畫愛好者看到你的畫還是老樣子,表明你沒有進步,他介紹,今年秋季上海的個展將展出包括巨幅畫作三峽的2幅作品和1幅荷花作品,還有其他近70幅近年的作品,上海個展是為了2019年在北京舉辦畫展熱身。

1990年舉家來到美國的勞繼雄,有著令業界羨慕但難以企及的經歷,他當年在上海博物館工作,1983年起跟隨由中國最具權威的書畫鑑定家謝稚柳、啟功、徐邦達、劉九庵、楊仁愷、傅熹年和謝辰生組成的7人專家小組,開始了國家重點工程、中國古代書畫巡迴鑑定組的工作。

由於史料浩如瀚海、工作量巨大,原定3年的工作8年才完成,其間鑑定小組的足跡遍及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的121個市縣,鑑定的書畫近10萬件,而勞繼雄作為謝稚柳的研究生和助手,是唯一一位至始至終全程參加鑑定工作的人,也是此次壯舉最年輕的親歷者和見證人。

2011年1月1日,由勞繼雄編著的「中國古代書畫鑑定實錄」由出版,把勞繼雄全程參與中國古代鑑定小組鑑定活動的全部珍貴資料加以整理出版,全面著錄了我國現存古代書畫作品的內容及收藏情況,對於鑑定過程中各位專家的意見,作者也真實地記錄下來,被譽為新中國的「石渠寶笈」。

除了「中國古代書畫鑑定實錄」,勞繼雄以中國古代書畫巡迴小組八年巡迴鑑定的經驗,總結而成的「勞繼雄書畫鑑定叢稿」,也是中國書畫鑑定的重要著作之一,該書圖文並茂,通過大量古蹟,舉證實例向讀者傳授書畫鑑定的知識,是一本書畫收藏者必讀之書。

勞繼雄表示,「勞繼雄書畫鑑定叢稿」是在「鑑畫隨筆」基礎上再把赴美後所撰數十篇文章匯集增訂而成的,其中的出行散記,雖與鑑畫似無直接關聯,但對書畫鑑賞作為特定歷史事件行程的翔實記錄也是頗有意義的;而畫派傳脈,雖有許多不足之處,也可為書畫鑑賞、流派的研究作參考,以期拋磚引玉之用。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17-02-27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