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七碗 吃七碗 甲八碗兄弟夫妻到底各幾碗?




(綜合報導)許多人聽到「呷七碗油飯」、「吃七碗米糕」、「甲八碗米糕」,都會覺得霧煞煞,到底它們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究竟哪一碗是哪一碗?誰又擁有哪幾碗?

其實,這幾家店的前身都是台中的「嘉義鹹米糕」。1970年李垂欣在故鄉嘉義的小吃攤學來,再與母親李柯粉到台中開設小吃店;同年,哥哥李東原跟進,並在台北開店。

李垂欣說:「最早哥哥到台北也是用『嘉義鹹米糕』為名,他剛開業那幾天,我還北上幫他張羅。」兄弟倆為了打響名號,親自挑戰極限,「當時我在台中的生意已經穩定,但哥哥在台北知名度不夠,他認為應該有些不一樣的方式吸引人,才決定打出『打出一口氣吃七碗免費』的方式。」

為何是七碗而不是十碗?當時親自試吃的李東原說,第七碗剛好落在吃得下和吃不下的『坎站』,「如果訂的是二十碗,那客人就不會想挑戰了,自然是要訂在有點難度又不是完全不可能的範圍。」果然,此舉讓他在台北打響名氣,他也登記擁有「呷七碗」「吃七碗」的商標,沒幾年連先賣米糕的弟弟都改用「呷七碗」當店名。

後來為了區隔,兄弟協議哥哥用「呷七碗」,產品以彌月油飯和代工為主、弟弟用「吃七碗」,產品維持小吃店的米糕肉羹;新竹以北生意給哥哥、以南給弟弟。生意巔峰時,哥哥的「呷七碗」可創四億元年營收,弟弟的「吃七碗」也有2000萬元年營收。

有趣的是,兄弟二人各在台北、台中擁有不小名氣,北部的客人只認得「呷七碗」,不知台中有「吃七碗」,而台中的客人也多半不太清楚台北還有家在通路代工界走紅的「呷七碗」。

但後來,李垂欣離婚另娶,又把吃七碗移轉給第二任妻子梁宜琪,但二人在2013年鬧翻,李垂欣於隔年另外帶著元配兒子李俊男在「吃七碗」一公里外的台中自由路另創「甲八碗」,硬是以「多一碗」姿態的與自己一手打造的老店互別苗頭。在地客人則分成二派,有的習慣到老店吃,有的則跟著李垂欣到新店。

雙方剪不斷理還亂,一向力挺弟弟的李東原也加入戰局,要求撤銷對弟媳梁宜琪的「吃七碗」贈與,去年底判決結果出爐,梁宜琪不再擁有商標權。未來,梁宜琪可能無法再以吃幾碗為店名,而是以新掛牌的「福益香」為名。

有趣的是,先前曾有李垂欣店裡的師傅自行外出開設「甲六碗」,但因店名與「呷七碗」太像,有侵權之虞而換招牌。李垂欣也常被問,將來孫子是不是要開「甲九碗」?他總是笑:「如果孫子有興趣再說,何況米糕要好吃還要有三二下功夫,哪是隨便煮煮就可做生意?」

劉靜

電話本

發佈時間:2017-02-11
易搜網汽車買賣

老東方傢俱

版權所有 華人今日網